李掌櫃對三七的了解僅限於藥性這方麵,具體種植的問題他也懂得不是太多,隻能是把自己知道的同王蓉說了說,順便找出幾本和藥材相關的書借給了她,臨走,還讓櫃台的小夥計給她抓了一兩的三七,包起來,讓她帶回去研究。
不過鑒於這種三七已經是曬幹的三七,沒有新鮮三七的樣子看起來直觀,王蓉道謝告辭後,又沿街找了幾家藥鋪挨個問,想看看有沒有整株的新鮮的三七賣,得到的答案都是沒有,最後那家藥鋪的老板看她好像挺著急的樣子,就建議她到隔壁街新開的那家百草閣去問問看。
他的原話是:“三七這東西,本身就金貴,咱們鎮上,也就杏林堂和那家新開的百草閣有的賣,我們這小店,哪能弄到這個?不過要說齊全,還是那家百草閣的藥材最齊全了,你到那兒去找找,保不準能找著你想要的東西。”
王蓉聽完後便陷入了苦惱。
她連著找了好幾家藥鋪,別說新鮮三七,就是曬幹的三七或是三七粉都沒得賣,看樣子整個鎮上應該也就隻有杏林堂和百草閣能找到這玩意。
可如果去百草閣的話,萬一撞上歐陽休怎麼辦?
想到這裏,王蓉不由發了愁。
老板也是納悶,瞧這小丫頭年紀不大,外貌也不算起眼,穿戴更不像是很寬裕的人家,怎麼買得起三七這麼昂貴的藥材?曬幹的三七已經不是普通人家能承擔得起的了,新鮮的三七,還是整株,價格肯定更是高的嚇人。
不過俗話說的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老板也是做過幾年生意的,人情世故上精明得很,瞧出王蓉不簡單,並沒有給她什麼臉色看。
道謝出來,王蓉站在門口,看著漸漸有些空曠的街道,好一陣長籲短歎。
下午的集市還沒開,小販們正忙著收拾攤子,補貨算賬,清點一個上午的進項,人們則陸陸續續的回家或是找地方吃飯去了,想等著午市開後再來一場大采購。
這會百草閣的人應該不多,再說歐陽休也是人,也需要吃飯呀,她現在去,應該沒那麼巧就能撞見吧……
現在培育三七是頭等要緊的事,就算撞見她也要去,再說她又沒做什麼虧心事,撞見又怎麼了。
這樣想著,王蓉一路打聽著找到了百草閣。
到那兒一看,她再次覺得自己被貧窮限製了想象。
這哪是藥鋪啊,這趕上一間大型超市了,光是外頭的門臉就已經幾乎占掉了半條街,裝修什麼的就更別說了,古色古香,韻味十足,各種手藝精美的雕花看的人是眼花繚亂,鋪子裏麵的擺設也是十分高大上,黃花梨的桌椅和藥櫃,屋子的各個角落還擺放了半人高的瓷瓶,一看就貴的要死,不是大街上十文錢可以買到好幾個的那種。
左側用垂掛的竹簾分隔出一個很小的區域,裏麵坐了位坐堂大夫,正在幫病人把脈,整個店裏除了藥材的味道,還彌漫著一種很淡但是問著讓人通體舒暢的香味,王蓉仔細打量了大量,才發現原來是店裏特意點的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