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恍惚中我愛上了你(1 / 1)

在北京國際藝術營裏生活四年了,早就有寫一本關於院子裏藝術家趣事的書。去年,還真將一些塗鴉的文章設計好,也到了印刷公司,後來還是改變了主意,沒有出,擬定的書名為《我的索家村生活》。

昨天,藝術家李建章到家裏來了,他也在這個院子裏生活了很長時間,他說他采訪了50多人,也要采訪我,還特意以三個題目為主線:

索家村被拆!

你的索家村生活。

你怎麼看待藝術?

據說尚揚、隋建國等人都接受了采訪。

索家村被拆是一個轟動性的新聞事件,那天我正好在現場,大約有三四人近距離觀看了被拆的經過。法警當時就在我家裏喝茶,拆的是我家對麵的工作室,因為尚揚先生在那一排,就選擇了拆尚揚先生住的那一排,那一排便成為了“冤大頭”,尚揚先生也因此而驕傲與自豪,與法警博弈片刻,而這片刻的行為就演繹出流傳甚廣的許多種悲壯的文本,不妨當作尚揚先生的行為藝術。

對藝術與藝術家,我還真是從入住索家村藝術營後,才有深刻的理解與認識的。

以前,隻是在媒體上,或在黃永玉、範曾、陳丹青、陳逸飛、吳冠中等人著作中看到關於藝術與藝術家的生活與創作,再往前說,大約在上世紀70年代,我便在新華書店裏買了許多畫的印刷品,掛在牆上,那時,我也就十來歲。

其實,我是把工作室當作房子住的,由於與藝術家生活在一個院子裏,結識許多藝術家,我對藝術有了新的認識,比如:

先欣賞這個藝術家,再欣賞他的作品。

先吃飽飯,再當藝術家。

賣藝術品,比搶銀行都難。

我在恍惚中愛上了藝術,卻很執著,如今,仔細想來藝術家與常人確實不同。

藝術家很敏感,膽子也不大,但藝術家對社會與自然有獨特的理解,而常人是芸芸眾生。

藝術家,有自己的信仰與偶像,常人幾乎沒有信仰與偶像。

藝術家,愛自己,尤其愛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習慣,而常人是不愛自己的,他們愛他人,百變,隨機隨性模仿。

藝術家,愛他人,愛的是那個人的本質而不是外表,而常人愛的是那個人的附屬價值。

藝術家,兼具貓、老鼠與狗的特性,而常人要麼就是貓,要麼就是狗,要麼就是老鼠。

藝術家,注重私屬空間,卻經常有知己者敲開門,幾個人暢談,大多是藝術、文化或國家等事情,而常人卻敞開家門而沒有貴客,即使談論,也是老婆、孩子、油鹽柴米,比的是他人的房子、他人的老婆、他人的私事,而藝術家談的是曆史中的藝術家,或當下藝術家的趣事。

藝術家與常人都擅長演繹,藝術家演繹的是自己的過去與現在,常人演繹的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