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行走在世界之中(1 / 1)

上午九點多,駕車上了京津塘高速,在采育站下來,去看“波爾多小鎮”。“波爾多小鎮”是一個非常洋氣的社區,鑲嵌在萬畝葡萄園中,四處都是賣葡萄的,品種很多,轉了幾圈後,又沿著原路回到南三環木樨園附近,本想去買點文具,但沒找到那家批發市場,便掉頭行駛,偶然間,看見了集美家具廣場,一年多前,我曾在這裏買過幾幅臨摹的當代藝術品,如嶽敏君的傻笑、劉野的小女人,每幅最後成交價為人民幣一百元,這裏麵有一個據說中國最大的藝術品市場,命名為北京盧浮宮。

一時,我找不到盧浮宮了,後詢問才知盧浮宮改名了,現在叫歐美家具城。

自古以來,藝術家,從來都競爭不過木匠。

逛了一圈,我好像行走在世界之中,幾乎都是世界知名的人物或城市,現在都成為中國的商品名稱,有原樣采用的,有故意“山寨”的,有略微改動的,各種物品幾乎都是外國名字,達芬奇、蒙娜麗莎、諾貝爾、梵高、巴黎、紐約、西班牙,小到國外的一座山峰,大到人家元首的名字。

邊走邊感慨,我真錯生了時代。

當年,我中學讀書時都沒有學過這麼多的外國名字。

現在,隨便走入一個商場,或抬頭看聳立在路邊的戶外廣告,就能看到這些曾被毛澤東主席狠批的陳詞濫調,許多知名的文人因此被打入冷宮,不到三十年,審美意識大扭轉了,每個人都被商人們拽入了“地球村”,每一天從睜開眼睛開始,就生活在外國名字下,電腦、手機、手表、咖啡、牛奶、餅幹、糕點、礦泉水、服裝與鞋子;然後,是汽車、飛機、口袋裏的美元歐元,蹩腳的英語書寫到處都是;名字是外國的,身子骨是中國的,推開洋名字的大廈大門,擰開洋名字的水龍頭,蹲在洋名字的馬桶上,背誦英文者,從幼兒園的孩子到白發蒼蒼的老人……

用外國的東西“忽悠”國人,這不是今天才有的,但登峰造極是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