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孤獨的等待(1 / 1)

前幾天,家裏來了幾個從事藝術的朋友,大家紛紛談論自己的作品價格趨向越來越低廉化,但是藝術家有自己的辦法。其實,我是不讚同藝術家對自己所謂的寬容。從事藝術,應該是內心世界的精神需求,而不是謀生的唯一手段,假如,把藝術創作作為謀生的唯一手段,那是需要境界的,而這種境界源於天賦、修養與對藝術的崇拜。

現在,很難看到對藝術的虔誠崇拜,許多從事藝術的同仁,大多帶有一種遊戲的態度,或者說,出自於對現實生活的壓力,將自己與藝術捆綁在一起,也可以這樣說,他們的本意是以藝術的名義遊走江湖,看到他人的成功,就迫不及待地衝殺出來,抄襲、複製、克隆或模仿成功藝術家的風格,還自封為“著名藝術家”的人比比皆是,如此這樣,豈能不讓收藏家們洞悉其中的貓膩,扭身遠去?

其實,當下紅透半邊天的藝術家大多曾經寂寞過,或者遭受過史上最艱難的坎坷,即便是栗憲庭老人家,也是沉浮幾次,他與他的弟子們所遭受的歧視與打擊,還有他們曾經的貧窮都是殘酷的,但他們努力地抗爭著,他們的抗爭不是高喊口號,除了結成了一個同盟外,還各自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而這種風格就演變為他們後來的藝術基因。

身在江湖,你不得不做好最壞的準備,即便是徐冰先生也曾經屢次不得意,但他執著地等待,他的等待不是遊走天下美景,而是固執地將自己的激情與才華發揮到極致,以自己的作品證明自己的存在,終於他榮歸故裏,改換門庭,完成了自己的轉身。

企圖一夜成名,或輕易成功者,大多是投機者,藝術史從未留下一個投機者的痕跡,哪怕一行字、或幾句輕微的自言自語都沒有飄過,而像梵高那樣的藝術家,卻流傳百年。

孤獨的等待,不僅需要毅力,而且還要有自己的信仰,既然選擇了藝術,就應該能夠忍受孤獨與貧苦的生活,要做一個耕耘者而不是過客。任何的簡單抄襲、複製、克隆與模仿無疑都是在給自己的藝術創作挖掘墳墓,哪怕你從來不認為藝術是高尚的,你也不想做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你就想自我娛樂,那還不如去娛樂場所做一個門童或流行歌手,置身於光怪陸離的世界裏,忘記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