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爨底下村後,就一直想去。今天上午,與曲哥、洪塵、桂如等人相約一起去看。最初,我本意是想在那裏租下個院子過“神仙”日子,過了門頭溝後,幾乎全是盤山公路,很陡峭,兩旁的山好像孿生兄弟似的,這是冬天,灰色為主調,天空很藍,不時看見列車穿越山洞……
終於到了,卻見一個收費處橫在路當央,進入村子後,就看見傳說很廣泛的爨底下村。
走馬觀花一番,沒有任何興奮的感覺,這樣的村莊在江西、安徽等地隨處可見,僅因為她在京城便成為一個可以收取門票的景點。
站在一家客棧門前,陽光燦爛,這個四合院坐落在陡峭的山坡上,與北京城裏的四合院比完全沒有那種大氣與奢侈,好像是一個袖珍迷你的院子。山後麵,還是山,院子一個挨著一個,都不大,都有些過百年的曆史,我們在翻閱曆史書籍時,幾千年不足幾行,但作為一個傳說的景點,有百年的曆史,就算久遠的曆史。
幾個人吃了頓農家飯,我感覺到雞精的味道,臨走前,我問:
“你做的菜,很好吃啊。”
“農家菜,就放了點蔥薑蒜。”村婦答。
“好像有雞的味道?”我特意補充一句。
“放了點雞精。”村婦得意地說。
雞精,對這裏的人來說,也許是奢侈品,但對我來說猶如毒藥。
回家途中,大家談了許多情感往事,每個人的情感盡管不同,但都有相同的情節,隻是時間背景不同,而這個不同就將大家的往事,混淆為雷同的故事,其實,每一次複述都猶如加了雞精的湯與菜。
往事,漸漸展開,又悄然落幕。
晚飯,我隻吃了點生菜,我必須將中午吃進肚子裏的雞精排放出去。雞精,不是雞的精華,但他以“雞的精華”旗幟遊走江湖。這個村子,其實沒有多大價值,但她坐落在京城,就成為著名景點,一切都可以左右,就看契機與把握契機的能量了。
夜裏,夢中醒來,我發現我在城裏而不是鄉下,我當“神仙”的念頭煙消雲散了,但我心不死,還要去尋找。大概,隻有我知道我尋找的不是一個具體的地方,而是一種一見傾心的感覺,也許,是一棵樹,或者一條小溪,要不就是天空中傳來的幾聲鳥鳴。我不想知道那是什麼鳥的歌唱,但我欣賞她的那種聲音,就像我們有時談起自己的往事,情不自禁地回放這個過程,不是要舊夢複原,也不是演繹自己的廊橋遺夢,而是要再次觸摸一下自己青春季節強有力的心跳,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就猶如爨底下村,就是現代人對曆史拷問的鏡像連接,不是村子的價值在增長,而是我們內心對她的珍惜,賦予了這個村子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