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救人(1 / 3)

景佑二年,盛夏七月。

在宋國西南驛城附屬的歸去來莊西北角,一名少年書生從一棟烏瓦白牆的屋子裏走了出來。

用繩子將門栓好後,少年書生將腰後別著的書卷取到麵前,低聲吟誦著往學堂趕去。

他看起來十四五歲的年紀,膚色略白,身材碩長。一身天藍色的粗布文士衫,罩在少年書生有些瘦弱的身體上,略顯空蕩。

淡淡的夏風撩起了落在他額前的散發,露出了一雙明亮的眼睛,眼眸中閃爍著些許憂鬱,然而這憂鬱又不同於哀傷跟絕望,反而帶著幾分剛毅。

這名少年書生叫做李爾,並不是歸去來莊人氏,而是莊主晁居士與教書的張先生在外采藥時撿回來的。

“難道這世上真的有仙麼?”少年書生看著手中的書卷低語道。

緊接著他又仿佛已經有了結論似的低聲道:“一定是有仙的!否則我從哪裏來的,就解釋不通了!“

“隻要我認真修煉下去,就一定會知道我是從哪裏來的!”李爾抬頭看了一眼天空,眼中露出幾分堅定。

從李爾所借住的晁居士祖屋到學堂要經過村中的一顆大槐樹,此刻大槐樹下或坐或站了幾個小孩。見到李爾近了,就有幾個六七歲的小孩將李爾圍了起來。

其中一個小孩道:“李爾哥哥,給我們講個故事吧!我想聽王大人埋伏東夷的故事。”

另一個小孩搶著道:“不!我要聽李爾哥哥將四海經的故事。”

四海經是孩童們最喜歡的一本書,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這本書裏除了山川地理的介紹之外,還有很多神話民俗故事,堪稱包羅萬象。

“乖啊,李爾哥哥要去學堂,否則張先生就要用那個又寬又大的戒尺打李爾哥哥的手掌了。”李爾向幾個小孩道。

“書呆子!”一個尖酸刻薄的童音冷不丁的傳來,李爾循著聲音往大槐樹底下看去,就見一個十來歲的小孩,正在跟幾個差不多大的孩子講道:“難怪石昊哥哥一直都說李爾是書呆子,今天石教頭測試學生的基礎劍法,他居然要去學堂。以前別人說他有點傻我還不信,現在看,他還真是傻。就憑這樣的傻子,居然還想跟石昊哥哥搶二妮姐姐。呸!”

“就是,那時他還叫啞巴呢!有很長時間不會說話。”

“石教頭最是嚴厲,他居然還遲遲緩緩的往學堂去,等下被石教頭發現了,少不了一頓胖揍。”

因了幾個小孩提醒,李爾終於想起今日是石教頭測試點撥大家基礎劍術的日子,這是為了數日後的龍驤軍選拔做準備。

因為這件事情,學堂裏的張好古先生還給大家放了幾日假。

一拍額頭,李爾暗道:“糟了!怎麼將這麼大件事給忘了,難道是昨晚看書看的太晚了?”他深諳聖人教導的“以德報怨”的精髓,自然不會去跟幾個小孩子計較,隻是想起石教頭的嚴厲,心中未免揣揣不安。

自從七十年前那場大戰結束後,宋國承平已久,隻是民間這股子向往軍旅生涯的風氣並沒有因為天下太平而降溫。相反,因為關於那場大戰的故事廣為流傳,越來越多的少年想要進入軍旅中試煉一番。

再過幾日,就是龍驤軍到村裏選拔的日子,這種時候,莊裏每一個心存軍旅夢想的少年,都希望得到石教頭這位第四階武者的點撥。正所謂臨陣磨槍,不快也亮。更何況,據說石教頭曾在龍驤軍效過力。

離開了那幾個孩子,李爾匆匆的趕到平常測試的鬥獸場。此時巨木柵欄圍成的鬥獸場邊上為了二十多名勁裝的少年。

看著自己身上天藍色的文士衫如此別具一格,李爾不由苦笑一聲。不是他不想穿那些看起來輕快靈活的勁裝,實在是他確實拿不出來。晁居士雖然將自己的祖屋借給他住,平日衣食也是不缺,隻不過晁居士是個大男人,並不會像那些母親那樣心細,給他準備不同的衣服,隻是將他久存的衣服拿出來給李爾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