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章 朝議 (1)
議政殿內,朝中重臣都依序默立在殿閣中,靜候皇上的到來。
站在中間的,是以丞相胡時譚為首的掌管六部機樞的朝中重臣;站在右首的,是以大將軍羅信為首的天碩王朝的將軍和高品級的將官;站在左首,衣袖帶紫的卻是天碩王朝有王爵在身的王爺們,其中包括了皇上淩豐涯的三個兄弟,依次是吳王淩豐航、鄭王淩豐源和秦王淩豐馳。接下來,是淩豐涯的兩個已經封王的兒子:壽王淩釷和榮王淩鈳。
福王淩钁正在鶴城與展族交戰。寧王淩鉦則接到皇命,準備出使佑滋國。昨日,禮部的官員就已經接到了通知,開始籌備寧王出使的儀仗、禮物和相關文書。
隻聽禮官高聲唱喏:“皇上駕到!”,便見皇上淩豐涯身著紫袍步進殿中。
議政殿中恭候多時的各種王爺重臣立即就黑壓壓地跪倒了一地。
走到禦座上坐好,待眾人三呼“萬歲”過後,淩豐涯才擺了擺手,淡淡道:“眾卿平生!”
待眾人都站好之後,便開始了冗長的朝議。
輕翻奏折,淩豐涯一共與群臣議了十數件事情。包括福王淩钁請求增加軍資補給,請求給前方戰士增加軍衣;臨都倒春寒,數百百姓凍餓致死,臨都郡守安禦請求朝廷賑濟;辭水境內盜匪猖獗,辭水郡守黃天一請求朝廷派軍剿滅;盧麟郡發生一起亂倫案,人已經被處斬,親屬卻不服,已經到達大寧,終日在街頭跪拜鳴冤……
眼看著一件一件事情逐漸議出了結果,壽王淩釷心知很快就要議到寧王淩鉦出使之事了,不由得暗暗吸了口氣。
昨日,寧王淩鉦完全沒有同他這個掌管京城防務的兄長打招呼,就直接派親衛部隊抓捕了佑滋國的使者。針對這件事,他連夜與幾個交好的朝中大臣交換了意見。眾人都認為,如果把握得好的話,就著這件事,未必不能好好地做一篇文章,打擊一下淩鉦。
壽王淩釷今年二十七歲,長相與淩豐涯極為酷似,也是長挑身材,十分瘦削。他的母親乃當今丞相胡時譚的長女胡麗珠麗妃娘娘。這位麗妃娘娘自幼聰慧,在入宮前就已博得“才女”之名,為人十分精明厲害。雖然已四十出頭,卻一直深受皇上重視。因她頗有政治頭腦,於紛亂的時局中,常常能找出頭緒,提出獨特的見解。因此,每當朝中發生大事的時候,皇上便總是會習慣性地到她的寢宮,聽聽她的意見。
因為麗妃娘娘做人成功,壽王淩釷從小便得到了皇上的高度重視。近十年來,他已經先後擔任過天碩王朝的各種要職。在他的外公,丞相胡時譚的鼎力支持下,他漸漸在朝中凝聚了龐大的實力。最近,皇上更是把大寧的防務交給他負責,對他算得上是極度信任。
但是,最近幾年,他卻常常感到很不安。因為,除了大王兄淩钁之外,這幾年,他的四弟淩鉦的勢力膨脹得也極其迅速。短短的兩三年間,淩鉦開府封王,招兵買馬,很快就在京城站穩了腳。去年,淩鉦擔任統帥,取得了鶴城大捷,回朝之後,受到了皇上的高度重視。此後,他又先後得到了軍方以及平朗國的大力支持。最近,更是多次蒙皇上召見,單獨陪皇上進膳,形勢發展令人堪憂。
眼見皇上又要讓淩鉦出使佑滋國。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如果運作得當,淩鉦不難趁機獲得佑滋國新任國主的支持。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淩釷就一直深感憂慮。在聽到淩鉦抓捕佑滋國使者的事情之後,他明知困難,也決定要盡力一博,在朝議上做些文章。最理想的結果是能勸得皇上回心轉意,撤了淩鉦的正使之職;如若不然,也可以趁機探探皇上的態度,在其他人選方麵想想辦法。
思緒遊走間,便聽到皇上說:“佑滋國國王駕崩,寡人欲遣寧王淩鉦前往出使吊唁!寧王是正使,此外,尚需遣兩位副使相隨,眾卿以為何人前往較為適宜?”
聽到這句話,淩釷不動聲色地給站在他右後方的禦史張立言比劃了一個手勢。
收到信號,那張立言立即出列,躬身稟報道:“啟稟陛下!關於寧王出使佑滋國之事,臣尚有重要情況需稟報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