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烏江自刎(1 / 3)

夜,書寫不盡的黑暗,今日,透著寒意的烏江,將見證一位當世豪傑的敗亡!

黑雲壓城,鐵甲光寒!

兩對人馬一高一低,對峙而立,如同鐵鑄銅塑一般,沒有稍動。

一邊,百萬雄獅盤踞,借著朦朧月光,黑色的甲胄隱隱透出一股陰寒。

一邊,唯有一人一馬,馬是千裏龍駒,人更是忠肝義膽,豪氣如歌!

高地上的那麵大旗,黑底金邊,上麵隻是鐵鉤銀劃的寫了一個‘韓’字,龍飛鳳舞,直欲破旗而出,旗下的士兵們呈雁行排開,手持長槍,前方更是幾百個盾甲手虎視眈眈,射住了陣腳,個個銅鎧重甲,威風凜凜!

低處,龍駒身側立著一人,玄鐵重甲在身,一眼望更有說不出的蕭煞威猛,兩道濃眉也如利劍般斜插入鬢,鼻若懸膽,目中含目,颯遝馳騁似流星,隻是眼中卻也有了一絲決然之意,隱隱還透出一股忘卻世態的蒼茫?!

他手中緊握一杆巨型長槍,槍穗是用黑絲纏就,槍身竟然長達一十八尺有餘!此槍正是用烏金煉製、重達三百一十二斤、百萬軍中取敵首的霸王槍,無鋒無刃,卻無人能敵!

始皇一統六國前後,戰亂不休,各路諸侯軍中猛將若幹,使槍的無數,俱渾身是膽,但是能使動如此長槍的,卻隻一人,他就是楚王軍中的第一人,有著‘霸王’之稱的——項羽!

說起項羽,此人可謂是天縱奇才,不但年幼時舉起千斤聚頂,弱冠之後,更揭竿而起。隻消三年時間,就率領原戰國時的齊、趙、韓、魏、燕五國諸侯滅掉了秦朝,劃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他一人發出,自號為“霸王”。實乃古今第一梟雄!

高地上,迎著項羽而立的有兩名將領,一個虎皮重甲纏繞,嚴冬天氣雖冷,卻是裸露了半個胸膛,暴露在外的肌膚,如同鐵打一般的雄壯,麵容粗獷,絡腮胡子幾乎遮住整張臉頰,隻留一對虎眼,時時透出一股野獸般猙獰的氣息。這人正是韓軍帳下第一猛將,有著虎癡之稱的‘樊噲’。

而他身邊的那人,雖說神情凜然,然體型卻是小了一號,騎在大宛馬上,身穿輕甲不過卻麵紅齒白,不像個衝鋒陷陣的猛將,更似一位大家中獻計的門客。

“韓信!”

項羽上前一步,沉聲道:“你我可算朋友?項某人與長兄爭奪天下,敗之,我無怨言。可項某人萬萬沒曾料到,送我上路的,居然是你——韓信!”

韓信輕搖羽扇,微笑道:“霸王言之不錯,我們算是朋友,昔日,若非霸王你慧眼識英,向漢王帳下的蕭何舉薦,又何曾有我韓信今日的風光。不過,一碼歸一碼!”

話鋒一轉,韓信沉聲道:“近日,我軍張良夜觀天鬥,發現紫薇星仍忽明忽滅,他掐算出,若霸王你真龍之氣不散,漢王之位仍不穩矣。說到底,天下是不需要兩顆帝王星的!”

除非一雄一雌,否則一山怎可容二虎!

“兩顆帝王星?”

冷笑一聲,項羽單手持槍,傲然道:“我乃舜帝之後,天生雙眸,自幼力舉千斤鼎,為人中龍鳳,豈是大哥所能比之!”

“放肆!”

樊噲怒喝一聲,青麵獠牙,猛地拔出坐下斬馬刀,直指戰前項羽:“項羽,你焉敢如此輕蔑漢王!”

主帥發怒,受樊噲怒氣所染,坐下兵士都不由為之一凜,紛紛亮出刀劍,唰的一聲,礪鋒之芒直衝九霄,黑夜猶如白晝!

大戰,一觸即發!

“樊將軍,退下!”

“軍師,可是項羽……”樊噲手舉斬馬刀,欲言又止,臉色一陣清白。

韓信冷冷道:“漢王之命,樊噲,你敢忤逆?”

樊噲不願地收刀回鏜,悶哼一聲:“樊噲不敢!”言罷,掉回頭去不再吭聲。

喝退了樊噲與眾兵士,韓信平緩了口氣,又搖起了羽扇,對項羽朗聲道:“力拔山兮氣蓋世,任千萬人吾獨往矣,霸王的威名,果然尤勝當年!霸王,你先前問我,漢王與你比之如何,那不曉霸王可曾聽言,孟子有雲:世人皆可為堯舜!”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這就是說,隻要人去努力,都可以達到舜的道德水準。韓信此言即是告訴項羽,為王者隻要懷著一顆向善的本心。恪守四端,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那樣,就可使四海升平,國運猶如大海一般,奔騰不衰!

“劉大哥真能做到秉守四端?”

手執羽扇,韓信指著虎癡樊噲,朗朗笑道:“霸王問我漢王治國之道,樊噲,那我且問你,漢王武藝與你比之如何,樊將軍沒怕,隻消把那日大殿上,漢王對咱們臣子說的話,講給霸王聽聽!”

樊噲原心有疑慮,抬頭瞧見韓信示意點頭,心中憂患頓消,他調節好氣息,學做劉邦的語氣,答道:“漢王曾說:我劉邦原是小小的泗水亭長,為何能奪得天下?全靠自己任賢舉能,有大夥們的幫助,就拿樊噲來說,論衝鋒陷陣,就是十個我也比不過他的!”

後世,《史記&高祖本紀》也曾言明,劉邦在總結楚漢之爭的得失時曾說過:“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扶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說完一番慷慨陳詞,不光樊噲自己麵露欽佩尊崇之色。就連普通兵士們也萬眾一心,士氣驟然攀升至一個新的高點!

世上,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毫無疑問,劉邦正是一位當之無愧的世間伯樂!他能知人善任,從諫如流。三教九流兼收並蓄。酈生進諫,知錯就改。對兵士們來說,為這種人賣命,又何嚐不是一種幸福?

聞言,項羽低下了頭,緘默不言,隻是雙眸中隱隱流出一絲奇光,好似正思索著什麼。

(項羽啊項羽,縱然你是舜帝後裔,在我韓信欲揚先抑、貶敵抬己的士氣論麵前,你又焉有不敗之理!)

瞧見項羽低頭深思,韓信想來,自己的話語必然觸動了他的心弦,動搖了項羽視死如歸的決心,想到這裏,韓信不由露出笑意。

這時……

“霸王,我來了!”

烏江之上,借著朦朧月色,正有一位老兵駕著小船隱隱而出。

“不好,”韓信臉色一變:“中計了!”

計謀境界有三,一:常者計策,普通而發!二:兩軍對壘,雙方以天時地利人和而互計。毫無疑問,項羽的這一手,正是計謀的最高境界——第三等:“將計就計,融彙貫通!!”

說到底,能打出青史留名以少勝多的巨鹿之戰,項羽又怎會真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

“韓信,你果然不愧軍神之名,項某人不如你啊!”

項羽哈哈大笑一聲,隨即翻身上馬,策馬揚鞭猛地朝身後的烏江奔去。

“吾不如?項羽好你吾不如啊?!”韓信嘴角流出一絲血液。

“前軍輕騎兵出動,隨我去取項賊的人頭!”

樊噲一聲令下,率先駕馬追擊。怒馬如龍,頃刻間,大地被數萬騎兵的馬蹄聲震得隆隆作響。地上卷起的碎石泥沙,更令整個天空為之昏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