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卷 第213章 事實該怎麼寫(1 / 2)

王直看了雒蟬一眼,事情是由她發起的,也是她聯係上了思源基金會,當然也應該由她來說明情況。

“事情是這樣的……”雒蟬明白他的意思,於是清了清嗓子開口說道。

事情發生在昨天晚上十一點多,一名路人在經過浦口新村附近的時候,發現了倒在花壇裏的汪征,那時候他已經有些神誌不清了,路人急忙打電話報了警,也打了一二零急救電話。

醫生發現他身上被刺了三刀,都在正麵,最嚴重的一刀刺穿了脾髒,這導致了他嚴重的內出血,於是醫院馬上組織進行了搶救,手術直到淩晨四點才結束,而汪征一直都沒有醒。

警方也派人進行了調查。

汪征在徹底昏迷前說了一句:“殺我的人往那邊跑了。”但發現他的路人並沒有看到任何可疑的人員。

偵查員根據地上的血跡找到了第一現場,那是旁邊的一條小巷子,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倒在巷口,後來證實是汪征的車子。血跡表明汪征受傷的地方距離巷口大概有十幾米,地上除了血跡之外,還有一些散落的塑料珠子,像是時下年輕女孩會戴的那種項鏈。從珠子的狀態來看,應該是不久之前落在那裏的。

現場有三個人的腳印,一個是汪征,還有兩個隻能通過技術手段估計一個身高和體重的範圍,沒有辦法對尋找凶手和受害人有什麼幫助。

周圍的居民也沒有目擊到事發經過的,隻是有一位老人提起,自己好像在十一點左右隱隱約約聽到有女人叫救命,當時他打開窗戶,卻沒有再聽到什麼。

周圍的派出所也沒有接到報案或者是別的什麼信息。

偵查員還調查了汪征的社會關係,他沒有戀愛史,所以也不可能是情殺。

偵查員根據經驗初步判斷這應該是一起見義勇為的事件,大約是有女孩在巷子裏被人施暴,而騎車路過的汪征丟下車子跑進了巷子想阻止犯罪,卻被凶手用刀刺傷。

從現場遺留的痕跡看,凶手應該是從巷子的另外一邊逃走了。

但這始終隻是偵查員單方麵的猜測,實際情況是什麼樣子,必須得等到汪征醒過來,或者是另外的當事人報案才行。

“我之前和辦案的民警聊過,大體上就是這樣。”王直點點頭說道。

肖樂看了看ICU裏麵,那個年輕的生命還在同死神頑強地進行鬥爭。

“醫療費現在已經發生了三萬多塊,因為一直在重症監護室,每天大概還要產生兩千多塊。”雒蟬繼續說道。“張阿姨隻是個街道小廠的工人,汪征也隻是一家集體製機修廠的工人,負擔不了這麼大的費用。”

“他們的單位和保險公司?”肖樂低聲向王直問道。

不過事情既然找上了他們,他心裏大概也有了答案。

這時候醫療改革還沒有完成,有些單位還沒醫療保險的概念,一些小廠為了節約費用,也沒有給員工購買意外傷害險的意識。

“廠裏的人之前來過,給了一張兩萬塊的支票和一些水果之後就走了。他們廠沒買過保險……”王直低聲地說道。“事情沒有認定下來,廠裏沒辦法具體出什麼政策。但我和廠裏來的代表談過,他們今年的經營狀況很不好,許多老職工的醫療費都還沒有報銷,能這麼快就拿出這兩萬塊已經是廠裏的最大誠意了。剩下的費用隻能讓家屬先付著,看上級怎麼認定。如果算是見義勇為,廠裏答應幫解決,但要等有錢的時候才能報銷。”

那要等到什麼時候?

這樣的新聞肖樂前世看過很多,許多老企業的職工,後來都隻能等到國家出台政策,整體轉醫保之後才大體上解決了醫療費的問題,但看病難看病貴一直都是職工和企業共同麵對的難題。一些規模不大的廠子,一個嚴重的病號就能把廠子給拖垮了,隻能不管。

張阿姨的眼淚又流了出來。

“張阿姨您別擔心了,這錢我們來墊付。”肖樂抓住她的手說道。“到他完全康複為止!”

“真的?”張阿姨驚訝之下,喜極而泣道。“你們可真是大善人啊!”

雒蟬抓住機會拍了好幾張照片。

“那我就通知出納帶支票過來了?”王直問道。

“該怎麼辦手續,按基金會的規矩來,但一定要保證傷者的治療。”肖樂說道。

這是思源基金會真正開展的第一例個案,必須把頭開好,後麵才知道要怎麼辦。肖樂完全可以自己掏錢把醫療費付了,但他不可能對每一件事情都這麼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思源基金會未來必然要麵臨很多類似的事情,不把規矩立起來,很容易就會滋生腐敗。

辦善事也要講求規矩和方法,這是他結合前世和今生的經曆和學習得到了結論,不然很有可能好心辦壞事。

“謝謝!謝謝你們!”張阿姨連聲地說著,王直到一邊去打電話,肖樂花了好長時間才把她安撫下來。

他把張阿姨扶到長椅上休息,看到雒蟬正在另外一邊奮筆疾書,便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