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卷 第228章 潛移默化(1 / 2)

報紙上無非就是那些東西,一開始時肖樂還看得津津有味,但很快就厭煩了。

媒體最大的樂趣在於三個方麵,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質疑他的原創資格。有一家拓東市的報紙采訪了肖樂的母校,發現肖樂在初中、高中時並沒有任何參加文藝演出的經曆,也沒有人知道他會唱歌、彈吉他甚至是寫歌。於是有人開始斷言,所謂肖樂原創的歌曲都是花錢從別人手裏買到的。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是某一首歌的原創作者,要求肖樂出來對質。而更多的人則懷疑這些歌來自於瓊華唱片的著名音樂人古柯,都是由他所寫,為了炒作而放在了肖樂頭上

第二就是肖樂身為江海市大學生創業標兵,江海市青年聯合會理事,江海市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又是幾乎壟斷了江海花卉、盆栽植物銷售的安瀾花卉公司的創始人和高層管理人員,同時還是江海大學的在讀生,歌手的身份究竟是不是炒作?他能不能兼顧這麼多事情?會不會成為又一個輟學創業的典型例子?

第三則是針對個人更多的探秘和猜測。一些人開始追蹤肖樂的私生活,但很快就在江海廣電係統的全力打壓下消聲滅跡了。於是大家都知道這是個禁區,又開始研究肖樂的發家史。不過這些東西之前在財經雜誌炒作安瀾三劍客的時候就已經翻來覆去炒過一輪,現在也沒有什麼新的東西。

當然關於夢樂團的其他成員也有一些新聞,但話題性畢竟不如肖樂。

大部分筆墨都放在楊千帆身上,一方麵是她出眾的外形使然,而另外一方麵,當她母親的病情和她曾經打幾份工減輕家裏的負擔的事情被披露出來之後,對於她的評價變得空前一致。

“孝女”、“當代緹縈”等稱號被媒體毫不猶豫地拿來安在了她的頭上,而他父親曾經在江海街頭賣藝的新聞也被挖了出來。肖樂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還曾經聽過她父親在街頭的演奏,並且給了他一筆錢。

有些媒體開始討論是不是應該把她評選為感動華夏的十大年度人物之一。

而另外一些媒體則開始推斷,從小就接受音樂熏陶,並且在中學時代就組過樂隊的楊千帆才應該是那些歌的真正作者,完全是因為母親的病情而被肖樂乘機買下了版權,並一直隱瞞至今。

但他們在說這種話的時候卻選擇性的忽視了,夢樂團的歌大部分都是純粹男性向的歌曲。

鄧瑜珊則成了一個新聞黑洞,幾乎沒什麼關於她的報道,大家在報道夢樂團的時候也明智地不去挖她的負麵新聞和背景,這讓她身上幾乎沒有什麼可說的。

而黃榮和戴子旭則沒有什麼什麼可炒的,他們沒有醜聞又沒有什麼勁爆的故事,關於他們經常都是一筆帶過。

如果單論粉絲的數量和質量,楊千帆穩穩地列入榜首,無情地把其他人都碾壓了。

當然肖樂等人都沒有理會媒體的這些炒作,有些事情本身就是瓊華唱片爆料出來的,如果不是這些炒作,楊千帆的關注度也不會這麼高。

古柯正準備把楊千帆在新專輯中將“首度獻聲”作為一個賣點進行大肆宣傳,有《海闊天空》打底,他對於夢樂團首張大碟銷量破五十萬很有信心。

無視趙凱的又一輪調侃,肖樂開始看各種各樣的報表。

雖然他努力做到每天都關注安瀾的事情,每周至少來辦一次公,但其實忙起來的時候很難做到,這讓他有種恐懼感,生怕自己有一天會被擠出去。

左安安在時這種事情不會發生,但現在,他完全沒有安全感。

即使趙凱不會,華海集團呢?他們會不會反客為主?

隨著左安安的離去,那種把安瀾花卉完全掌控在自己手裏的感覺已經開始越來越淡了。

隨之而來的越來越強烈的危機感。

“宜安基地又融了六千萬?”他驚訝地從報表中間抬起頭來。“那魚台這邊呢?”

“魚台這邊正在談,農行那邊可以弄四千萬出來,這樣魚台這邊就有一億六千萬,幹什麼都夠了!”趙凱笑著說道。“都是李天堯辦的,不過是華海這邊牽的線,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我們的資產負債率已經超過九十八了!”肖樂快速地計算了一下。“要是魚台那邊再融四千萬,負債率就過百了!”

“別大驚小怪的,有華海集團背書,難道銀行還會上門來逼債?”趙凱微笑著答道。“隻要挺過了這半年,你要多好看的數據我都可以給你。”

他輕鬆的態度讓肖樂不知道該說什麼。

經曆了一次威脅之後,肖樂對於這種命懸一線,生死掌握在別人手裏的事情感到很難接受,而且很明顯,安瀾花卉正在越來越多的與華海集團發生聯係,這是他非常不願意看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