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苓為肖樂安排的時間在三天後的下午,肖樂大致上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等待著江寧等人的上門。
時間對於現在的他來說永遠都不夠用,沒有辦法再像以前那樣,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為一件與自己關係不大的事情出謀劃策了。
籃球是他熱愛的運動,也是華夏少數能夠在亞洲乃至於全世界拿得出手的運動,如果江寧和楊立波能夠給他一個滿意的答案,能夠真正的讓這個活動具備吸引更多孩子來打籃球,甚至是迷戀上籃球,那他並不介意多付出一些。
但如果他們隻是泛泛而談,那他也隻會看在高業的麵子上把這作為一個純粹的商業行為來處理。
“高指導,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了。”肖樂從會議室出來,就看到了高業等人在自己辦公室外麵喝著茶等著他。
“是我們來早了。”江寧站起來說道。
“裏麵請裏麵請。”肖樂把他們引到辦公室裏麵。
張紫苓拿著一疊文件進來給肖樂簽字,順便給他們重新換了茶。
“那麼,請江主席和楊秘書長給我講講?”肖樂匆匆把文件簽完,終於過來坐到了他們對麵。
“我們的想法是這樣的……”
說句老實話,去年的聯賽搞得可以說是非常不成功,與大學生籃球聯賽不同,高中生籃球聯賽因為參賽者的特殊性,聯賽的比賽時間和地點都有很大的限製。
這一點肖樂深有體會。
打HUBA時,他一年中幾乎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籃球上,要麼是訓練,要麼是比賽,要麼就是在去比賽的路上。
大學生的學習任務相對來說輕鬆一些,有時間也有精力來支撐這樣的強度,但對於高中生來說,更重要的工作顯然是準備高考。
“我們前年就向教育部和體育總局提出了申請,對各省獲得冠亞季軍的隊伍主力成員給予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同時加大高考加分的幅度,去年聯賽開始前文件批了下來,同意按照我們提出的方案執行,但我們執行了一年之後,效果並不顯著。”江寧說道。
在華夏要鼓勵孩子參加任何活動,高考加分永遠是最有效的辦法,但高考加分也是有限度的,體育加分最高的幅度就是二十分,但孩子所要付出的努力和時間卻太多,能夠全程打完全國聯賽而又拿到名次的孩子,學習成績很難比得上那些天天上課天天做習題的孩子,這種差距不是加二十分能夠彌補的,家長對於比賽沒有多大熱情,多半也就是由於這個原因了。
歸根結底還是出路的問題。
就像足球一樣,全國甲級隊一共就隻有那麼幾個,賽事也隻有那麼多,還多半都不賺錢,稍微對這個行業有些了解的人拿起筆算一算就能知道這個行業可以養活多少人,大部分人能夠賺到多少錢。
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成功的難度大,黑幕多,行業整體不景氣,這讓很多家長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天賦,卻不可能任由他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肖樂自己也是這樣,高中時籃球比賽參加了兩屆,第三屆的時候,劉月媞再怎麼說再怎麼求都不同意他再參加了。
雖然對於肖樂的記憶來說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但肖樂還記得教練上門時母親所說的話:“邱教練,我很尊敬你,也相信你是為孩子考慮,但我就問你一句,他高考要是失利了,你能不能保證他有個好大學讀?能不能保證他找到一個好工作?”
教練也隻是個普普通通的體育教育工作者,何德何能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肖樂相信,大部分的家長也都是這樣想的。
“我們的初步想法是加大宣傳力度,讓社會更加關注我們的聯賽,同時向教育部和體育總局提出一個新的方案,讓更多的大學重視大學生籃球聯賽,並且從我們高中籃球聯賽各省冠軍球隊的隊員中選秀,隻要文化考試基本合格,破格錄取直接加入相應的大學。”
肖樂不由得看了看江寧,這個想法可以說是有些瘋狂了,但不得不承認,對於華夏的國情來說,這又是個一針見血的做法。
你不是擔心孩子籃球訓練比賽多了考不上好大學嗎?
現在我告訴你,隻要能拿冠軍,真的就可以上好大學!
但問題依然是存在的,華夏體育界長久以來實行的都是專業和業餘體校製度,在各項比賽中代表華夏拿到好成績的運動員,可以說絕大多數都來自於體校。江寧的想法無疑是比較超前的,把籃球運動推向社會化,常態化的做法肖樂也比較讚同,但這樣做會不會進一步造成體委和教委兩條訓練體係之間的矛盾,學校有沒有能力組織高水平的訓練?
很簡單的例子就是,比賽如果是以孩子上學的學校為單位報名參賽,因為籃球是一個團隊運動,講求配合,那孩子必然就得脫離體校到學校裏去接受訓練,這樣一來,體校的籃球項目會不會變得沒有人來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