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好聽來,什麼東西呀,叮叮當當的,我聽了心裏十分快活,再聽聽,似乎在那邊小亭子裏,我就跑過去。看見他們彈琴呀、吹簫呀、吹笛呀,真正好聽得很。等到回到家裏,總是覺得音樂的聲音,仍舊在我耳朵旁邊。後來再想想,去學它不是好嗎?想到這裏我就去學了。然而學的時候覺得有一點難,後來有些學會了,心裏十分快活,音樂的趣味就此有了,有的時間,倘然有些煩悶或是厭倦,就去彈彈吹吹。或者去聽人家的彈奏,那煩悶厭倦也都消掉了。所以我現在課餘的時候便拿它來消遣消遣,因此我對於音樂的趣味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得到的了,請問諸君對於音樂的趣味怎樣?
五年級虞秋月
點評:民國時沒有周傑倫,也沒有王箏,所以也就沒有了歌星偶像。那時的音樂也隻是吹笛、吹簫,雖然單調,但我相信他們對音樂的感情是很純粹的。
當代篇
我愛音樂
我從小心中就有一個夢想,夢想成為一名歌星,是那種實力加偶像派的。我之所以熱愛這個職業是因為我超喜歡唱歌,超迷戀歌!
對於我來說,一首首歌曲就是一支支“魔笛”,它能讓你瞬間變成另一種狀態,它能讓你為之瘋狂,它也能讓你為它抒情萬分。
它之所以讓你“變化多端”的原因來自於它的範圍廣,歌曲種類多。
除此之外,對於我來說歌曲還是一瓶“調味劑”。下麵我就一一來告訴你“調味劑”的作用所在。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和同學或朋友吵吵嘴、打打架,我們卻總是為此事愧疚萬分,有時甚至會悄悄流下眼淚……這時,我們需要一首歌曲,一首能代表彼此友誼的歌曲,想來想去,我覺得王箏的《我們都是好孩子》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處於青春期的我們,總是會有些叛逆心理,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段裏,總會有一首小小的“激情的插曲”,這首“插曲”雖不能讓父女(子)兩代人的感情出現裂痕,但彼此留給對方壞印象卻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事情過後,自己趕緊向父母道歉並獻醜一曲《聽媽媽的話》,也許你會發現此時的父母的臉上會有一絲笑容……
如果朋友與朋友間,產生了誤會,比如:他(她)懷疑你不珍惜這段友誼,你則可一起身為他(她)獻出一首至上勵合的《棉花糖》,也許他(她)會彈指一笑,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你具體行動加深思。
以上就是我從音樂中感受到的或自己理解的音樂故事背景。不過與其說“感受”不如說“告訴”。對!的確是音樂告訴我的。它從歌詞中告訴我故事情節,從歌曲中告訴了我故事所要表達的心情……
所以我說:音樂的確是一支魔笛,的確是一瓶小小的“調味劑”。
我愛音樂!
六年級 紫荊藤
點評:現在的孩子似乎都有點兒“小憂傷”,吵個嘴、打個架就能“愧疚萬分”,找個小曲兒來療傷,矯情。我小時候也有喜歡的歌曲,每當被父親揍時,就跑到野地裏扯著嗓子吼道:“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前輩的光榮傳統……”
主題60:理想
民國篇
雄心
就一般人說,都有雄心。不過雄心有大有小,有好有壞,有能實現與不能實現的區別。
雄心的大小,因各人的年齡和環境而不同。年齡小的,雄心大概也小;環境良好的,雄心大概也較大。這種例子不勝枚舉。
雄心好壞,因性質而異。凡願為大眾服務,必要時寧可犧牲自己的,都是好的雄心,反之,希望奴役和侵害別人,以謀自己幸福的便是壞的雄心。從這裏麵我們可以尋出一條雄心好壞的分界線來。
雄心的能否實現,第一要看這雄心是好是壞,第二要看這雄心有沒有實現的可能,第三要看個人的能力和決心的程度。凡好的,能實現的雄心,且具有能力和決心的話,是沒有不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