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聞言也是吃了一驚,“王上是想廢除先王留下的製度,自己更改朝製?”
“正是,不懂之處,還望老師教我,”田風麵無表情的說道。”
“王上如此行事,恐怕莽撞了些,雖說此製度先王的約束力不怎麼樣,但那畢竟是先王留下了的,王上如此廢除,恐群臣心理難以接受啊。”
“是,我知道是先王留下的,可是先王已經駕崩,曆史總是要前進的,不是麼?”田風問道。”
“ 既然王上如此堅持,那老臣也不便多說,不過還望王上慎重,畢竟現在各國都沒有這樣的先例,一旦我國出了這樣的先例,恐怕會引起別的國家的注意的。”孔子麵色擔憂道。
老師不必擔心,關於此事,我自有定奪,請老師前來,隻是要和老師商討一下如何製製度的問題。田風道。”
“製國之製度,首先要為民著想,其次為國著想,再其次便為君臣,製製度要讓天下百姓信服,為天下百姓的切身利益著想。孔子道。
“王上,您曾經對當今政事不管不問,每天隻是沉迷於酒色,那一日您的突然醒悟,大臣們清清楚楚的看在眼裏,從您突然醒悟的那一天,您為魯國做的事情,大臣們也都清清楚楚的看在了眼裏。”孔子道。”
可是魯國的百姓呢?他們不知道您的突然醒悟,在他們眼裏您還是以前那個隻知道沉迷酒色的昏君。”孔子道。
所以您首先要改變百姓對您的印象,做一些對百姓有利的事,這樣,才能讓百姓更加的認可您,才會慢慢的改變您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孔子道。
“您要知道,一個人在另一個人心目中的形象一旦落下,就很難改變的。”所以要想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孔子道。
“我魯國之所以有了今天的地位,因為魯國雖然實力薄弱,其主盟不若齊、晉之強,地勢不及秦、楚之大,但滕、薛、曹、邾、杞等國皆勤贄,修朝禮;即使遠在方域之外的穀等國也不憚仆仆,至魯來朝。小國親魯,皆因魯乃周禮所在”。孔子道。
“昔日周公以周禮平定天下,周公旦還製定子一係列嚴格的君臣、父子、兄弟、親疏、尊卑、貴賤的禮儀製度,以調整中央和地方、王侯與臣民的關係,加強中央政權的統治,這就是所謂的禮樂製度,昭公,我一生所追求的就是這種有秩序的社會。可惜他們都不能理解,空有一身的抱負也不能實現。”孔子道。。
這使田風想起了自己的前世,自己絕望的時候,不正如孔子這般落寞麼。所以他非常理解孔子此時的心情,奔波於各個諸侯,而不能得到重用,空有一身抱負,卻無處施展。那種懷才不遇的心情隻有當事人才能理解。
我魯國之所以以一個小國的身份,可以維持到現在,皆是因為“禮”,所以我建議王上不如以周禮為我朝製度,這樣更能讓底下臣子信服。孔子道。
“就依老師所言,以周王的周禮為我魯國的製度”,田風道。
“我王聖明。。。孔子一聽魯王終於采納自己的意見,激動的眼淚都快出來到了,老臣肝腦塗地,難報我王知遇之恩”。孔子激動地說道。
待孔子退下,田風想麒麟送給自己的劍法自己還沒看過,有空一定要去練練。
田風在練劍的時候看見了一個詭異的事情,他又是怎麼處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