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四年仲春。
蘇州府吳江縣。
和風拂麵,麗日當空。
路邊的楊柳遠遠地向行人招手,行人卻懶得多看它們兩眼,這是一個讓人慵懶的午後。
突然,一陣急如驟雨的擊鼓聲打破了午後的沉寂,在人們的心中掀起了一陣波瀾。
大家循聲望去,發現有人正在縣衙外的鼓上擊打。
有人告狀?
大家都來了精神。
有人眼尖,發現擊鼓的人是個胖大的和尚,旁邊還站著一個瘦和尚。
和尚也來告狀?
人們心裏驚訝,也就不自覺地聚攏過來。
擊鼓聲戛然而止,因為有個年輕的差人已經走了過來。
“喂!和尚,這是縣衙的鼓,不能隨便敲的,你小心挨板子!”
年輕的差人說話很衝。
胖和尚微笑道:“官差大哥,煩勞您給通報一下,我們要告狀!”
“和尚也要告狀?”
差人的嘴角掛著蔑視的笑容。
“誰說和尚不能告狀的?煩勞您給通報一聲。”
差人見旁邊圍了不少人,便說道:“我這就去稟報我們老爺,可你要想清楚,要是沒什麼事的話是要挨板子的。”
和尚笑而不答,差人便進衙門通報。
吳江縣知縣趙芸勇午後正在屋內休息,剛才的鼓聲驚動了他。
趙芸勇剛穿好衣服後,差人便進去了。
“老爺,有人擊鼓鳴冤。”
趙芸勇點頭道:“聽到了,擊鼓的是什麼人?”
差人道:“老爺,今天擊鼓的是兩個和尚。”
“和尚?和尚要告狀?”
“是的,他說不是在開玩笑。”
趙芸勇思忖半晌後,點頭道:“升堂!”
三班衙役站定之後,趙芸勇身穿官服端坐在大堂之上,神態威嚴肅穆。
“來人,把兩個和尚帶上來!”
趙芸勇話音剛落,便有差人出去,將這一胖一瘦兩個和尚帶進了大堂。
縣衙大門敞開,門外聚攏著看熱鬧的百姓。
趙芸勇升堂的時候一直都是敞開大門,以示自己公正廉明,也因此得到了一個“趙青天”的美名。
兩個和尚上了大堂之後,神態自然,站在堂下。
兩旁衙役齊聲喊道:“威武”
有差人欲喊“跪下”,被趙芸勇止住,和尚不必行跪拜之禮。
趙芸勇咳嗽了一聲,問道:“兩位高僧,怎麼稱呼?”
兩個人便雙手合十,自報家門,胖和尚法號慧能,瘦和尚法號慧真,兩個人是師兄弟。
趙芸勇聽後,點了點頭,問道:“兩位從何而來?剛才擊鼓有何冤情?”
慧能身體胖大,稍稍往前挪動兩步,雙手合十道:“大人,我們師兄弟倆本在五台山出家修行,這兩年雲遊四方,募化修繕廟宇的善款,恰巧路過貴縣。”
慧真補充道:“大人,我們倆在縣衙外擊鼓並非因為冤情。”
趙芸勇聽後,不解道:“兩位高僧既然沒有冤情,那又有什麼事呢?”
慧能笑道:“大人,前日我倆到了貴縣後,天色已晚,我們在經過城外東三十裏坡的時候,突然看到那兒有五彩佛光直衝霄漢,當時天上的雲彩都被染成了五色。我倆當時都看傻了。”
堂上的衙役和門外的百姓都感覺驚奇。
城外東三十裏坡是一塊麵積很大的荒地,那兒不適宜栽種莊稼,所以一直沒有人過去墾荒,再加上那兒風水不好,所以連墳塋都不多,怎麼忽然間會有佛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