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終結抱怨,開啟幸福(1 / 1)

有些人早晨睜開眼睛就開始抱怨了,誰也沒招惹他,他就抱怨老天爺:天這麼悶,怎麼不下雨呢?夏天就應該有夏天的樣子,不下雨算什麼夏天?下了雨,他又說,下雨做什麼呢?做什麼事情都不方便,這鬼天氣,還真是不想讓人好過……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這天氣總是他的一塊心病。其實不止天氣,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如意事那麼多,他抱怨的主題總是沒完沒了的。

抱怨啊,整天抱怨。可是,抱怨又有什麼用呢?生活還是老樣子,不會因為我們的話語而改變。隻是有一些人養成了凡事都看不順眼的習慣,不管看什麼,都要說上幾句,以發泄自己的情緒。他們利用抱怨,麻痹著自己的心靈,甚至將自己的某些挫折、失誤也歸咎於外界的因素,尋求著別人的同情。可是,生活對待每個人都是有苦也有甜的,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別人的身上,就什麼事情都沒有,放在你的身上,就問題一大堆,這是為什麼呢?

一位老人,每天都要坐在路邊的椅子上,向開車經過鎮上的人打招呼。有一天,他的孫女在他身旁,陪他聊天。這時有一位遊客模樣的陌生人在路邊四處打聽,看樣子想找個地方住下來。

陌生人從老人身邊走過,問道:“請問大爺,住在這座城鎮還不錯吧?”

老人慢慢轉過來回答:“你原來住的城鎮怎麼樣?”

陌生人說:“在我原來住的地方,人人都很喜歡批評別人。鄰居之間常說閑話,總之,那地方讓人很不舒服。我真高興能夠離開,那不是個令人愉快的地方。”搖椅上的老人對陌生人說:“那我得告訴你,其實這裏也差不多。”

過了一會兒,一輛載著一家人的大車在老人旁邊的加油站停下來加油。車子慢慢開進加油站,停在老先生和他孫女坐的地方。

這時,父親從車上走下來,對老人說道:“住在這市鎮不錯吧?”老人沒有回答,又問道:“你原來住的地方怎樣?”父親看著老人說:“我原來住的城鎮每個人都很親切,人人都願幫助鄰居。無論去哪裏,總會有人跟你打招呼,說謝謝。我真舍不得離開。”老人看著這位父親,臉上露出和藹的微笑:“其實這裏也差不多。”

車子開動了。那位父親向老人說了聲謝謝,驅車離開。等到那家人走遠,孫女抬頭問老人:“爺爺,為什麼你告訴第一個人這裏很可怕,卻告訴第二個人這裏很好呢?”老人慈祥地看著孫女說:“不管你搬到哪裏,你都會帶著自己的態度:你如果一直抱怨,那麼你的心中就充滿了挑剔和不滿,可是感恩的人,卻能夠看到人們的可愛和善良。我正是根據兩個不同人的心理給出的答案啊!”

由此可見,問題的發生,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在於我們的心態。心態不同,看到的世界就是不同的。抱怨的人生是灰色的,報怨者的眼睛裏隻有消極和悲觀,他們的目光也隻會為了生活中的不如意而停留,他們的生活總是被煩惱占滿,他們的心理總是被沮喪和自卑充斥著。

不可否認,人生的確少不了磨難,生活的五味瓶裏,除了甜,沒有什麼再是人們的向往,可偏偏酸鹹苦辣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它們才真正豐富了我們的人生。人生需要苦難的洗禮,正是因為那些折磨過我們的人,我們才能在挫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逐漸完善自己。

眼前的困難,不會成為你一輩子的障礙。所以,即使現在麵臨困境,也不要因為悲觀而落淚,堅持一下,總會遇到自己的晴天。生命,是苦難與幸福的輪回。隻要我們在逆境中也能堅持自己,再苦也能笑一笑,再委屈的事情,也能用博大的胸懷容納,那麼,人生就沒有我們過不去的坎兒。

當我們走出生活的陰霾,用樂觀的心重新打量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原來不是生活不美好,而是我們一直在抱怨中扭曲了自己。我們會學會感恩,學會與人分享,學會在殘缺中品味快樂,在逆境中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