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篇章,真正的精彩即將開始哦!拭目以待吧!)
青石失意翁,白水現妖蹤。
青石莊是個隻有四十餘處房屋的小村莊,房子皆是青石堆疊,有著疏蕭老樹相伴,年久的青石看上去有點冷、有點滑,卻尤顯得寧靜。
莊子立在坡上,和同樣不甚大的“青石橋”隔水相望,周近皆有道“莊裏的漢子橋上的娘”,說得是青石莊的漢子質樸勤快,而青石橋的姑娘溫柔賢惠,兩村素來婚姻往來,和睦相處,叫周近其他村落稱羨。一路上,那漢子就沒少誇過自己家“婆娘”的好。
“七叔,您咋不在東家呆著,這會兒跑回村子來作甚?”剛邁出步子的老少兩人尋聲往身側看去,見那牛姓漢子頗是詫異地趕著牛車走近一戶,老遠就向著那頭招呼了一聲。
青石參差的牆外靠坐著一位老漢,見那老漢衣著整潔得體,灰褂青褲雖不昂貴,卻顯然不似個莊稼人的打扮。
“咄”的一聲,老漢無力地揮著斧子砍在一截圓木上,與其說是砍倒不如說是“敲”。仔細一瞧,那圓木麵上早有幾道淺痕躺著,多數卻是劈在了歪處。那漢子憨直,隻道奇怪,卻是摸著腦袋,沒能看出老漢心事,可落在岑樓兩人眼裏卻是頗見端倪。
漢子走到近前連喚了數聲,老漢方始一怔,醒覺過來,搖著頭無力連歎:“唉……七叔老了、不中用了,這次闖了大禍,東家雖不見怪責在我頭上,我卻是哪有臉再呆下去?”
兩人聽得老漢似有難處,也不急著走了,索性走近聽個究竟。人多數是好事的,更何況受了那漢子之惠,心裏自然想著回報。
在漢子追問下,老漢丟下斧子,這才舒了一口長氣,緩緩將那原委道出。
原來,這位張老漢年輕時候讀過幾年私塾,雖不登大雅之堂,卻還能書會算,加上為人質樸可信,便在郿縣一戶茶(晉時作“茗”,為了看客方便,此處筆者不做要求)商家做了個賬房。
那老爺家有個小公子,年僅十一,頗是頑皮搗蛋。前日老爺與人外出辦貨,便將孩子交托在了鋪子裏,原本老漢時常放在心上,也算看得住,奈何那日生意頗忙,又有幾個鄰裏小孩使壞,於是走脫了小公子。老漢著急,一路追去,卻是年老體衰,哪裏追得上。無奈,四下裏一打聽才知道,幾個孩子膽大,竟是結伴尋那“白水坡”方向耍去了。
青石莊與青石橋隔著一條寬不足兩丈的小河,這條被當地人稱之為“白水”的小河裏有著許許多多被洗刷了千百年的青色滑石,每到月夜,清澈的河水便泛起瑩瑩白光,蜿蜒出一條白色披練。而這條披練的源頭,正是那草木飛長、鮮有人至的白水坡。之所以鮮有人至,是因為所有深入白水坡的人從未聽說過有一個走出來的。
然而世事無絕對,數日前白水坡深處當真走了個提刀背鎧的漢子出來,可惜的是,此人剛出得白水坡,未走多遠也是絕了氣息。於是,那禁地在原本平靜了無數載,就要忘卻在人們記憶中的時候,又適時地給人們帶來了一層神秘感,更多的卻是避而遠之的恐懼。周近村子裏的居民們雖是茶餘飯後地談論著,卻是戰戰兢兢,每有路經,也必然是遠遠繞開。哪料到這幾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孩童竟是不知就裏,耍去了那處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