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經營管理心理學:以人為本,攻心術(5)(1 / 2)

馬斯洛還認為,在人自我實現的創造性過程中,產生出一種所謂的“高峰體驗”的情感,這個時候人的情緒處於最巔峰的時刻,是人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諧的狀態,這時的人具有一種欣喜若狂、如醉如癡的銷魂感覺。

馬斯洛效應還告訴我們,隻有了解人的不同需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尊重個體需求,才能把理解他人和關心他人做到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現代社會工作的主流是團體的合作,學會認識他人的需求,並尊重他人的需求,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素質。

感激心理:用情感激勵下屬

情感決定了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企業領導者的情感激勵則不僅調節了人的認知方向,而且調節人的行為。人們有了共同的心理體驗和表達方式,產生了凝聚力和向心力,這對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是至關重要的。另一方麵,人的需要是多層次的,情感也是複雜多變的,因此,企業管理者在激勵員工時,應因時、因地、因人製宜,采取不同的情感激勵方法。

在激勵員工的各種方法中,獎賞激勵是最常用的,也是見效最快的一種方法。管理者為激勵員工通常會采用加薪和支付額外的報酬、分發紅利、升遷等措施,如生產管理者為員工的工作績效製定額外的酬勞製度,銷售部門的管理者實行銷售提成製度。

應該看到,物質獎勵也離不開情感因素,如果被獎勵者情感上不認同,再大的物質獎勵其效果也會很不明顯。一些企業家相信金錢、物質是萬能的,以為“有錢能使鬼推磨”,我給你錢、給你物質,你還有什麼要說的,結果不注重感情的共鳴,導致員工心有鬱結,最終達不到預期的激勵效果。

情感本身的巨大力量就顯示出來了。一般來說,人的情感決定了人的價值取向和心理強度。

張世倫是天津海河塑料廠的廠長。上任伊始,工廠裏沒有食堂,連廁所也是男女輪流使用。工人沒有獎金,醫藥費沒錢報銷,廠長辦公室連一張椅子都沒有。他就職時沒有講什麼豪言壯語,也沒有給工廠描繪美好藍圖,而是大講職工的苦處,並向全體職工深深地鞠了一躬。這以後,他本著一條原則:多做有助於增進職工感情的事情。就是依靠與職工的這份感情,他很快把生產搞了上去。從張世倫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就是依靠感情這根母線產生了疊加效應,通過感情的力量去鼓舞、激勵員工。

中國有句俗話:“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投桃報李是人之常情,而領導者對下級、群眾的動情之舉,群眾的回報就更加強烈、更深沉、更持久。

由此可見,情感激勵不隻調節人的認知方向,調動人的行為,而且當人們的情感有了更多的一致時,即人們有了共同的心理體驗和表達方式時,凝聚力、向心力即成為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維護集體的責任感、使命感也就成了每個員工的自覺立場。

IBM公司有一個慣例,就是為業績突出的銷售人員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所有員工都參加“100%俱樂部”舉辦的聯歡會,而業績排在前幾名的銷售人員還要榮獲“全國獎”。他們在選擇聯歡地點時頗為講究,如在頗具異國情調的百慕大或馬略卡島舉行。而對於獲獎者來說,不僅是得到了物質上的激勵,而且更是一種精神激勵,尤其是公司的精心安排和空前的重視更加激發了員工的熱情。

IBM公司這種獎勵方法充分地融入了人性的色彩,極富人情味,這是IBM公司激勵成功的關鍵。

物質獎賞激勵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隻有充分地把握員工的不同需要,選擇員工感情上最願意接受的方式進行,才能讓激勵作用最大化。

強調更多地利用情感的方式激勵員工,從實質上說,是對傳統的單一物質激勵所存在的弊端的一種彌補,使得管理者的激勵手段更完善,使激勵的效果更明顯。這方麵的教訓是很多的。某印刷廠1987年產值和利潤比上年分別增長10倍和15倍,盈利達百萬元。廠長手裏有了錢,月獎不斷加碼,什麼事情都用金錢來解決,文體活動發錢,開會發錢,什麼事情都和錢聯係起來,以至酒桌上定全年的生產計劃,最後到了誰也不講理想、不求奉獻的程度。結果有的員工嫌獎金少,故意把合格產品搞成廢品;有的故意下班時打開水龍頭,淹了上萬元的產品;一些職工偷廠裏的東西,30%的職工參加賭博,次年,該廠虧損達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