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目的明確。他們這些人年齡一般都在30歲左右,大多是高學曆、有能力、事業心強的人,伴隨著他們的事業蒸蒸日上,他們找對象的優勢越來越少。因此,網戀被作為一種像聚會、相親的社交手段被使用。
三是比較理性。未婚白領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已基本成熟,他們在思考問題辨別真假時比一般人群更為理性。當條件比較成熟,各方麵比較滿意時,他們會理智地將網戀轉變成現實中的戀愛。
從這個角度來看,網戀作為現代信息社會中的一種新的交友形式,網戀的好與壞表現得不是很明顯,因為它本身並不具有好與壞的價值判斷,網戀結果或影響的好壞實際上取決於人們網戀的心態和理性判斷。
前不久,媒體報道了這樣兩則新聞:一名19歲的女大學生自從深陷網戀後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後來她與網友見麵了,但是她做夢也沒想到,正當她為見到這個網友而心情激動的時候,網戀男友突然一改網絡中的親和麵孔,對她實施綁架、敲詐,後得到警方解救。另一則新聞說,某男大學生發現網上交的女友將網戀視為兒戲,他非但沒從中接受教訓,反而也學著欺騙異性,綁架網友,敲詐錢財,最終落入法網。
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網戀這種特殊的戀愛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捧和效仿,大學生表現的更是突出,而大學生之所以鍾愛網戀,不外幾個原因:第一,距離產生美。大學校園本來就充滿著浪漫的氣息,大學生又容易接受比較前衛的思想,對新事物有強烈的獵奇心理,容易被網上陌生人的神秘、浪漫和新鮮吸引,陷入愛河不可自拔;第二,尋找自我。一些性格內向、敏感、抑鬱、自卑,缺乏社會交往的大學生,他們表現為自我價值感低,不敢向身邊的女性表白情感,而網絡正好給他們提供了掩護自尊、獲得異性認可的虛擬環境;第三,學習壓力。一些學生進入大學後成績落後,自信心就下降,喪失學習動力;而另外一部分學生,沒有學習目標,生活空虛寂寞,於是到網上尋找刺激。第四,大學生普遍有“凡事都想體驗”的心理特點,對網戀也不例外。這些因素導致大學生經常忽視了現實的愛情生活,回避真實的情感,在網絡中,能夠輕易的支付自己的感情,同時也不會有太大的約束。這也是因為他們忽略了網絡中潛伏的危險。網絡專家研究認為,網絡世界中,人們以匿名方式出現,容易誘發人性惡的一麵,許多人可能會從惡作劇開始,發展到故意搞情感欺騙。犯罪分子也會利用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網絡的間接性,實施詐騙。
因此,學校與社會要幹預大學生的網戀,正確的方法是:
第一,提高大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促進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健康成長。幫助大學生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提高人際交往技能,豐富課餘生活。
第二,開展婚戀教育。大學生的愛情觀和婚姻觀尚不成熟,需要正確的引導,現在很多大學已經開了婚戀教育這堂課。
第三,加強對網站、網絡公司、網吧的引導和管理,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減少其不利影響,同時也要引導人們在上網的同時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
博客——孤獨的心誰來收藏
隨著網絡的到來,網絡日誌也逐漸成為一種很時尚化的東西,很多人都開始在網上建立自己的博客,當然也不乏很多名人。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投入到這個大軍中,博客成癮症襲擊上網族,有的人甚至整天掛在網絡上,除了上網瀏覽新的信息,就是關注自己博客的點擊率,發帖留言。有一個在家過暑期的青少年,終於不出家門,隻為追蹤著自己喜歡的明星博客,為了坐上“沙發”(第一個留言),一天到晚幾乎可以說每時每刻“監控”在其博客……心理學家指出,他們這是患上一種心理疾患——博客成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