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說話多個心眼(1)(1 / 3)

人生如戰場,有“手腕”的人總能把事辦得恰到好處。人生如舞台,有“心眼”的人總能把話說得滴水不漏。一個人能不能在人際關係上隨機應變,重要的是看你說話時會不會動“心眼”。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世紀,實力必不可少,交際也相當重要,交際離不開說話,說話能力的高低是一個人在競爭中能否獲勝的一個關鍵因素。一切的人情世故一大半體現在說話當中,有多少難辦的事因言語得當而水到渠成?又有多少事因口才不佳而功虧一簣?

然而,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與人交流時說什麼,怎麼說,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都需技巧,千萬別說出不該說的話來。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生活中,人是各種各樣的,因此,他們的心理特點、脾氣秉性、語言習慣也各不相同,由於這個原故,也就決定了他們對語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統一的通用的標準語的說話方式來交流。

一般說來,辦事嚴謹、誠實、老練的人,最喜歡聽流利而穩重的話,這時,你說話時要注意態度尊敬,既不能高談闊論,也不可婉轉如簧,而應以忠實見長,樸實無華,直而不曲。話語雖簡單,但言必中的,給人以老實敦厚的印象。

若對方性情豪放、粗獷,則他喜歡聽耿直、爽快的話,那麼你就應忠誠、坦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美醜、善惡的愛憎要強烈分明。

若對方是學識淵博的高雅之士,他可能崇尚旁征博引而少蕪雜的言辯,你不妨從理論問題談起,引經據典,縱橫交錯,使談話富有哲理色彩,但言辭應表現出含蓄和文雅,顯得謙虛而又好學上進。

有人批評某些人"少根筋",指的就是他們不看情況瞎說。如在壽宴上對著壽公壽婆大談人壽保險的好處;對著孕婦說這年頭養孩子沒什麼好處,翅膀長硬了就飛了;對新郎新娘說今天喜宴的菜好吃極啦,下回別忘了再請我,我一定捧場;別人就要出遠門旅行了,卻對他大談今年發生了多少飛機失事的意外事件。

也許有時你隻是談興正濃,沒注意到和你說話的人的情況,卻在不知不覺中傷了人;也有可能你真的是"少了根筋",木頭腦袋轉不過彎兒來。

你應該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也就是在和對方交談時,盡量使用對方認同的語言,談論對方熟悉和關心的話題。但也要看具體情況,靈活機動,因"人"而異。

話總是說給別人聽的,說得好不好,是否有口才,不僅要看話語是不是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尤其要看別人能不能準確理解,樂於接受。如果你說的話別人聽不懂,或者壓根兒不想聽,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與地位高者談話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態度要尊敬;對方講話時要全神貫注地聽;不要隨意插話,除非他希望你講話;回答問題要簡練適當,盡量不講題外話;說話自然,不要顯得緊張。自己尊重自己,不要做一個"應聲蟲",一味地隻說"是",如果那樣,別人就會心有不悅,覺得你沒有主見。

與地位低於你的人談話時要莊重。也許你會因為別人地位卑於自己而說話漫不經心。一旦你認為和對方談話太簡單,不用多費腦筋,你的談話就會給人一種隨隨便便的印象。可是,他們並不見得比你的能力弱。所以,在這種時候,你應讓對方感覺到你對他說的話感興趣,而且他有必要說下去。你說話時必須莊重、有禮、和藹,避免高高在上的態度,讚美他出色的工作表現,講話不要太多,不要顯得太親密,不要以自己的優越地位阻止他。

和女性談話時,你得先開個頭,然後她就會接下去。比如詢問天氣,詢問她親朋的健康,詢問書籍、金魚、花草或其他種種事物,總之,隻要是她們感興趣的話題。同時,切記一切以她為中心,采取一種能增加對方感情的談話口氣、態度和方式,那麼,你們的交談就能愉悅而順利地繼續。女性喜歡談自己及其家庭還有她的愛好,更喜歡向別人描述自己有多麼好。她需要一個耐心的傾聽者。假若你想用談話吸引女人,那麼,就不要輕蔑地以為她們知道得比你少,或她們的意見毫無價值。像對待和自己智力同等的人一樣和她們交談,這樣,就能迎合她們的天性,她們也會覺得與你談話十分快樂。

和老年人談話要謙虛。我們常聽到長輩教育後輩時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這是很有道理的,老年人雖然接受的新知識比你少,可是他的經驗比你豐富。因此談話時,必須謙虛。

老年人不喜歡別人說自己年高,他們喜歡顯得比真實年齡更年輕,或努力獲得如青年人的活力和健康。所以與老年人談話時,首先,不必直接涉及他的年紀,隻需提起他所幹過的事,這一話題就能深入他的心,他也會覺得你非常惹人喜歡。

比你年幼的人,有些思想太超前,有些懂得沒有你多。前一種情形下和他們交流沒有絲毫的困難,你隻需深沉一些,不降低自己的身份就行。還要注意不要給他們直呼你姓名的機會,也不要同他們辯論。你隻要讓他們知道,你希望他們尊敬你,而且你也一直在維護自己的尊嚴。要知道,人們總是因你自己看重自己才尊重你,尤其是那些比你年幼的人。

另外,說話要考慮對方的文化背景。要適應交際的廣泛性,就要考慮不同文化背景下說話的不同特點,要與說話對象保持一致。從事不同職業、具有不同專長的人所具有的信息類型和興奮點常常是不一樣的。他們會因為不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儲存而對不同的話題津津樂道。如果從對方一竅不通或一知半解的問題引出話題,他們就會覺得味同嚼蠟或者無言以對,這樣,要想深談下去是很難的。如果能抓住對方職業的特點或專長,誘發話題,就能較容易地觸動他心靈的“熱點”,進而與其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