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事事動心,辦事活心眼(2)(1 / 3)

到了幾個月以後,第二輪談判開始了。日本公司方麵似乎認為上次的談判團不稱職,所以人員全部予以更換。新的談判團來到美國,美方隻得重述第一輪談判的內容。不料結果竟與第一輪談判一樣,由於日方對談判項目“準備不足”,日本公司又以再研究為名,毫無成效地結束了談判。

日本公司把“磨”人的功夫發揮到了極致。而此時,美國人顯然已開始煩躁不安了。

果然,在經過兩輪談判後,日本公司又如法炮製了第三輪談判。當第三輪談判不明不白地結束時,美國公司的老板不禁大為惱火,認為日本公司在這個項目上沒有誠意,輕視本公司的技術和基礎,於是下了最後通牒:如果半年後日本公司依然如此,兩公司間的協定將被迫取消。隨後,美國公司即解散了談判團,封閉了所有資料,坐等半年以後的最終談判。

日本公司也知道此時已“磨”得差不多了,再磨下去就過火了。於是當機立斷,才過幾天,日本即派出由前幾批談判團的首要人物組成的龐大談判團飛抵美國。美國公司在驚愕之中倉促上陣,匆忙將原來的談判成員從各地找回來,再一次坐到談判桌前。

這次談判,日本公司一反常態,他們帶來了大量可靠的資料、數據,對技術、合作分配、人員、物品等一切有關事項甚至所有細節,都做了相當精細的策劃,並將精美的協議書擬稿交給了美方代表簽字。

美國人傻了眼,陷入了極其被動的境地,對於日本公司的協議書又一時又找不出任何漏洞,最後隻得勉強簽字。

不用說,日本公司擬定的協議對日本公司極為有利。

克服急躁,沉著冷靜地去辦事

人如果心浮氣躁,靜不下心來做事,不僅會一事無成,而且會鑄成大錯。尤其當麵臨糟糕難辦的事情時,更需要頭腦冷靜,才能把事辦成。

一個人必須修身養性,培養自己沉著冷靜的辦事性格,抑製急躁的脾氣、暴躁的性格。做事要戒驕戒躁,人一急躁則必然心浮,心浮就無法深入到事物的內部仔細研究和探討事物發展的規律,無法認清事物的本質。氣躁心浮,辦事不穩,差錯自然會多。

不少人辦事都想一蹴而就,他們似乎忘了一點,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定的規律,都得按一定的步驟行事,欲速則不達。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要就在於以靜製動,少安毋躁,而浮躁則會帶來很多危害。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讓人煩心頭疼:

——想有所作為,而又不能馬上成功,會產生急躁情緒;

——本以為把事情辦得很好,誰知忽然節外生枝,一時又無法處理,必然生出急躁之心;

——因為他人的過錯,給自己造成了一定的麻煩,心氣不順,也會產生急躁;

——望子成龍,盼女成風,天下父母之心皆然,但偏偏兒女不爭氣,心中也同樣急躁;

——受到別人的責難、批評,又無法解釋清楚,心中也會產生急躁的情緒;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產生的急躁,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浮躁之氣生於心,行動起來態度必然粗暴,徒具匹夫之勇,這不是太糊塗了嗎?

輕浮、急躁,對什麼事都深入不下去,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往往會給工作、事業帶來損失。“戒急躁”就是要求我們遇事沉著、冷靜,多分析思考,然後再行動。如果“這山望著那山高”,幹什麼都幹不好,最後將毫無所獲。

天下能辦成大事者,無不是專一而行,專心而攻,其前提是必須克服浮躁的毛病。無論辦什麼事都不可能毫不費力就能取得成功,急於求成,隻能是害了自己。“忍浮躁”確實不容易,要有頑強的毅力,才能做到這一點,但隻要有決心、有信心,胸中有個遠大的目標,小小的浮躁又有什麼不能忍的呢?

麵對不如意的事,如果過於直率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則顯得膚淺,也容易得罪人。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以免壞事。

請客吃飯,讓你辦事來得更直接

請客吃飯,是我們辦事的一個很重要的“手腕”。會請客,你辦起事來如沐春風;不會請客,你會“四麵楚歌”,到處碰壁。

請客吃飯作為求人辦事中的一種禮節性行為,如何向“貴人”發出邀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恰當邀請,可以為求人辦事順利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否則有時不但花了錢費了力氣,反而事情照舊還是沒有辦成。

確定邀請對象是請客吃飯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邀請對象的選擇必須根據交際應酬的目的而定。就一般的情況而言,下棋應請棋友;跳舞要請舞友;打球當請球友;喬遷、喜喪則請親朋故友;開業剪彩就該請有利於工作展開、業務往來、便於協調社區關係及從事新聞媒介傳播等方麵的客人……

求人辦事,邀請的對象自然是能給你帶來幫助的人,但有時也需要一些其他朋友作陪,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應當精心安排,選擇好邀請對象。你可根據求人的性質、需要及宴會規模的大小等,遵循先主要後次要,先親近後疏遠的原則,來劃定邀請範圍,依次確定邀請名單。

此外,還要適當考慮邀請對象的學識、年齡、地位、性格的差異和他們相互間的關係等,注意邀請對象間的關係和諧,避免給你的應酬辦事帶來不便和麻煩。

接下來,就是采取恰當的方式發出邀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交際的性質、對象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