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的作業
無論再小的事都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成功者永遠不放棄做好身邊的小事。
--韋提爾
畢業20年了,傑夫和他以前的高中同學組織了一場聯誼會。
在聯誼會上,大家把一直還住在德斯小鎮的原班主任用專車接了來。老人已年過古稀,頭發全白了,手腳都已不便。同學們依照原來教室的模樣布置了聚會的場合,要求各位同學按20年前的座次坐好,並給老師布置了講台,將老師請到講台前。
輪到同學座談了。傑夫和同學在講話中都先感謝老師的栽培。
班主任聽了也不說話,直到臨結束,站了起來,說:“今天我來收作業了。有誰還記得畢業前的最後一課嗎?”
傑夫還記得那天是個晴天,班主任把大家帶到操場上,說:“這是最後一課了。我布置一個作業,說易不易,說難不難。請大家繞這500米操場跑兩圈,並記下跑的時間、速度,以及感受。”說完便走了。
20年後老師說話了:“我離開操場後,在教室走廊上觀看了同學們的完成情況。現在,20年後的今天,我對作業講評一下。跑完兩圈的有4人,時間在15分20秒之內。1人扭傷了腳,1人因為跑得太快摔了跤,有15人跑過1圈後覺得無趣,退出後在跑道外聊天兒。其餘的嫌事小,沒有起步。”
大家驚異於老師記得如此清楚,一下子看到了老師昔日的風采,紛紛鼓掌。
掌聲落下來,老師繼續說:“我就這次作業,並結合本人70餘年的人生體驗,送各位四句話:其一,成功隻垂青有準備的人;其二,身邊的小蘑菇不撿的人,撿不到大蘑菇;其三,跑得快,還需跑得穩;其四,有了起點並不意味著就有了終點。你們現在都是36歲左右年紀,正處在黃金階段尚不是對老師說感謝的時候。請多說說自己人生的作業。”
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
讓成功來敲門:對於成功者,人們隻關心他們的成功,卻忽視成功背後的平凡,隻要我們努力,從小事做起,任何人都可能成功。
兩克鐳啟示
偉大人物的精神永遠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也是人類共同享有的寶藏。
--艾爾
1920年5月的一個早晨,一位叫麥隆內的美國女記者,幾經周折終於在巴黎實驗室裏見到了鐳的發現者--居裏夫人。端莊典雅的居裏夫人與異常簡陋的實驗室,給麥隆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時,鐳問世已經18年了,它當初的身價曾高達75萬金法郎。麥隆內由此推斷,僅憑專利技術,應該早使眼前這位夫人富甲一方了。
但事實上,居裏夫婦也正是在18年前就放棄了他們的權利,並毫無保留地公布鐳的提純方法。居裏夫人的解釋異常平淡:“沒有人應該因鐳致富,它是屬於全人類的。”
麥隆內困惑不解地問:“難道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你最想要的東西嗎?”
“有,一克鐳,以便繼續我的研究。可18年後的今天我買不起,它的價格太貴了。”
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麥隆內既感驚訝又非常不平靜。鐳的提純技術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纏萬貫,而鐳的發現者卻困頓至此!
她立即飛回美國,打聽出一克鐳在美國當時的市價是10萬美元。她先找了10個女百萬富翁,以為同是女人又有錢,她們肯定會解囊相助,萬萬沒想到卻碰了壁。這使麥隆內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次金錢的需求,更是一場呼喚公眾理解科學、弘揚科學家品格的社會教育。於是,她在全美婦女中奔走宣傳,最終獲得成功。1921年5月20日,美國總統將公眾捐獻的一克鐳贈與居裏夫人。
數年之後,當居裏夫人想在自己的祖國波蘭華沙創設一個鐳研究院,治療癌症的時候,美國公眾再次為她捐贈了第二克鐳。
一些人認為,居裏夫人在對待鐳的問題上固執得讓人難以理解,在專利書上簽個字,所有的困難不就可以解決了嗎?居裏夫人在後來的自傳中回答了這個問題:
“他們所說的並非沒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們夫婦是對的。人類需要善於實踐的人,他們能從工作中取得極大的收獲,既不忘記大眾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需要醉心於事業的大公無私。”
讓成功來敲門:對於精神上的高尚者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居裏夫人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更是一位人格高尚者。
深遠的眼光
具有深刻反省精神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功者。
--卡耐基
有一個年輕人謝諾阿在路上與他在大學時期的教授德裏巧遇,老教授關心地詢問謝諾阿的近況。
經昔日的恩師這麼一問,謝諾阿仿佛久旱逢甘霖一般,將自己從離開學校,進入目前工作的公司之後,所有遭遇的不順利情形,一五一十地德裏教授盡情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