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任督二脈(1 / 2)

老人仰麵看著天空,似陷入了回憶之中,良久才接著道:“這世道,真他娘的不是東西!我那義兄,多好的一個人哪!卻遭賊人所害。老夫實在是心灰意冷,才在這鷹崖隱居了下來。” 看了眼仇九,“不過你小子倒挺謹慎的,先前老夫曾向你打聽過楊笑天的下落,現在可以講了嗎?”

仇九道:“先師已然被奸人所害,就連晚輩也不曾見過他老人家的麵。當年,晚輩為躲避官府的人,曾和茵兒在葫蘆穀中藏身。葫蘆穀中有一道無法開啟的門……。”仇九將自己和茵兒在葫蘆穀中的一番奇遇原原本本道了出來。

龍霖與楊笑天一樣,都是那種淡泊於心,古道俠腸的人,因此雖說交集不多,卻彼此欣賞,惺惺相惜,深以為知己。如今偶遇仇九,得知楊笑天已然作古,頗多感慨,連飲幾杯悶酒,良久不發一言。

老人一口幹掉了杯中酒,神情委頓,似有無限惆悵,擺擺手:“算了算了,老夫要休息了,讓禦風送你們回去吧。”

仇九既想打聽張家一案的線索,又想引老人再多說說師傅生前的逸事,無奈龍霖已自顧起身,揮揮手,自顧進了山洞。

家仇毫無頭緒,實力仍然很低,前路迷茫。在返回的路上,仇九默默想著心思。仇九的情緒感染到了餘童和茵兒,一路之上話也少了很多。

與此同時,龍霖仰躲於置於洞口的藤椅上,眼望波濤湧動的綠色林海,回想過往一生,心潮起伏。

龍霖很小的時候,匈奴人襲擊了村子。一夜之間,整個村子被夷為平地,財產被劫掠一空,男人和沒用的老人殘遭屠戮,年青婦女和孩子被擄去為奴。龍霖當時被父親一腳踢入茅坑中,那時正值天寒地凍,糞液冰凍似鐵,因而躲過一劫。龍霖發誓殺盡匈奴人,一路乞討進入中原後,拜入武當門下學藝。藝成後,隻身返回雁門關,意圖報仇。無奈身單勢孤,如何能殺盡千萬人眾的匈奴人?那時恰好張達帶兵在雁門關外與匈奴人作戰,接觸之下,龍霖被張達的一片護家衛國的忱忱之心所打動,便投入了張達帳下效命,隻是因自由自在慣了,所以並未列入軍籍。再後來,張達遭奸人所害,龍霖心灰意冷,自此過起了隱居生活。龍霖隱居之初,機緣巧合間收養了禦風,因禦風喜食鷹崖的大蟲,兼之龍霖也很喜歡這裏原始清新的環境,便羈旅在此,一晃便是十五年。

餘江父子多次出入鷹崖,龍霖是知道的,龍霖念舊,便未橫加幹涉,卻也不願相見。這次餘童等鷹崖遇險,龍霖才不得不出手相救。但老人世外仙人,並無一絲施恩圖報的俗念,反而把這些看成是一種累贅,因此當時並未點透。

休言雨露恩,且隨輕風去。即便曾施恩於人,也隻想如雲彩那樣,滋潤了也便消散了。

最初以仇九喂鷹的說辭,其實隻是想嚇嚇這幾個孩子,讓他們以後別再來打擾自己清休。沒想到幾番接觸下來,竟讓老人越來越欣賞,越來越喜歡上了這幾個孩子。

一開始,幾個孩子在危險麵前臨危不懼,相互幫助,甚至甘願為對方去死,這些確實讓老人很感動,卻也並未往心裏去,反正今後便是路人,何苦多加糾纏。

後來,茵兒的一道花雕鹿肉勾起了龍霖沉寂了十幾年的饞蟲,讓老人深悔這些年的隱居生活少啖了多少人間美味。都說因烏及屋,老人這回是因食及人。吃了茵兒做的美食,便怎麼看這丫頭怎麼順眼。乖巧可愛、活潑伶俐、心靈手巧……諸多溢美之詞在老人心頭過了一遍後,索性決定收茵兒為徒,從此放棄閑雲野鶴的生活。

再後來,得知仇九乃生平摯交張達的孫子,更是平生知己楊笑天的徒弟,更生感慨。自己隱居至此,很大原因便是因張達一案,當時雖心中不服不忿,但麵對強大的朝廷,唯有徒喚奈何。但這十幾年來,每每想起此事,總是如梗在喉,很不痛快,總覺得好友死的太冤屈,更覺得自己置身事外的做法有些對不住老友。仇九的出現,一方麵讓老人為張達後繼有人感到欣慰,另一方麵卻也想幫仇九一把,若仇九果真報了張家之仇,不僅老友,便是自己也可死而無憾了。

“該為張兄做點什麼了!”龍霖仰望著藍天上,正在聚攏彙合,醞釀一場豪雨的烏雲,喃喃道。

洞天福地。正修煉的仇九突然聽到一種很奇怪的聲音,細微而清晰:“小子,三日後再來,你前一天別進食,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