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大人,李大人,方大人……”汪品浩一一指點圍攏在龍案前的七八名心腹,“諸位大人今日擒賊有功,稍後定有重賞!”
“謝汪大人厚恩,我等今後定當與汪大人同進同退,赴湯蹈火,萬死不辭!”郎中令狄秋等連忙在龍案前跪倒謝恩。
“好!好!好!”汪品浩含笑點點。
忽然麵色一變,拍案道:“列位大臣,當朝天子沉湎酒色,疏於朝政,更兼昏庸無能,聽信讒言,陷害忠良,凡此種種,罄竹難書。其德行已配不上九五之尊。因此,本大司徒決定順乎民心,替天行道,從即日起,予以罷黜!”
“汪賊!亂臣賊子!天子無大過,你竟敢擅議廢黜!吳某……啊!”
姓吳的大臣話未說完,汪非已挺刀刺入了他的胸口,引來朝堂上一片喧嘩聲。“你……”王莽剛吐出一個字,就被仇九在背後悄悄點了啞穴。
汪非冷冷地向王莽和仇九掃了一眼,將滴血的鋼刀在吳大人身上抹了抹,還刀入鞘。
仇九向王鳳傳音入秘道:“司馬大人,切勿輕舉妄動!”
王風詫異地卻又裝作不經意地向仇九掃了一眼,卻依然開口道:“汪大人,殿堂上的人,都是你的同僚故舊,還請念在往日情份,不要妄動刀兵。再則,今天應該是汪大人的大喜之日,血光之災乃是凶兆,還請汪大人三思。”又環視著被汪品浩控製的眾大臣,接著道:“諸位大臣,聽王某一句勸,今日情格勢禁,就不要妄呈忠義了,諸位都是有家有口的人,保全性命要緊。”
汪品浩笑道:“哈哈,不愧是當朝司馬,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汪某依了!汪非,再有咆哮議政殿,蠱惑人心者,不必殺戮,統統用臭襪堵嘴。”
處變不驚,一句話就救了十幾條甚至數十條耿直大臣的性命,仇九好生佩服。王鳳前半段話是本來就要說的,目的就是阻止汪品浩再殺人,以免損害漢朝的根基,後半段卻是聽了仇九的傳音才說的。很沒來由的,他對仇九有一種直覺,似乎仇九隱藏了實力,是引而不發,今天隻要有仇九在,汪品浩就不會得逞,再危險的情況也能化險為夷。
可能是王鳳的威望足以服眾,也可能是眾大臣的確害怕,總之沒人再對汪品浩罷黜天子的行為出言抗議。
郎中令狄秋趨前奏道:“汪大人力挽狂瀾,扶社稷於既倒,真是我大漢之幸也!但國不可一日無君,汪大人才比孔孟,德齊堯舜,當順天運,應天時,從即刻起登臨天子之位。”
七八名汪係大臣趕緊齊聲唱諾:“請汪大人登基!”
汪品浩揚天大笑:“哈哈哈哈,眾位,汪某才疏德薄,不敢當,不敢當啊。”
受縛的眾人看著這出鬧劇,人人心頭冷笑不止,這分明是早就排演好的篡權醜戲,演給誰看呢?
姓李的大臣勸道:“汪大人,不,聖上,請念在天下蒼生黎民的福祉上,不要再推托了。”
姓方的亦附和道:“昔日唐堯禪位於虞舜,舜又禪位於禹,成為千古美談。古人雲:天命豈有常,唯有德著居之。英雄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當有舍我其誰之氣。汪大人,何不從善如流?”
汪品浩聽得舒服,頻頻含笑點頭。狄秋乘熱打鐵,拉著幾個親信,跪倒在龍案前,叩首道:“汪大人今天若不答應,我們就跪死在這裏!”
汪品浩假意沉吟良久,方道:“各位都起來吧!汪某想清楚了,當此亂世之秋,也的確需要有人出來主持大局。也罷,恭敬不如從命,老夫就暫時代掌天子之位,將來待覓得有德之人,再行禪讓吧。”
狄秋等恭賀已畢,服侍汪品浩換上龍袍龍冠,再次行了君臣之禮。事緊從權,簡單的儀式過後,汪品浩就算正式登基了。而他穿戴的那些行頭都是現成的,原本是王莽取來用以指證汪品浩的。
汪品浩命人將仇九帶過來。努力擠出一副笑臉,道:“仇少俠,我知道你恨朕,但朕並不恨你。你要明白,官場如戰場,本來就是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之所,你張家的遭遇也隻是官場鬥爭的犧牲品而已。也算蒼天保佑,張家一脈尚存,幸甚!幸甚!朕是實在不忍心害了你性命。你看這樣好不好,我們化幹戈為玉帛,做個合作如何?仇少俠放心,隻要你肯好好配合,朕不僅保證饒你不死,還要給你加官進爵。是福是禍,隻在念之間,你可要考慮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