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地圖的由來(1 / 2)

孫大錢躊躇了片刻,還是將這張地圖的由來說了一遍。

這已經是五六十年前的事情了,那個時候有人在長沙沿海地區發現了一座古墓,當然發現的人並不是盜墓賊而是國家考古隊,隻不過這座古墓所處位置非常特殊,這讓國家考古隊非常的被動。

一座處在海底的墓葬——沉船墓。

古時候為了防止墓穴被盜,很多人會使用沉船墓,當然這種墓葬的規格可不是一般人能夠享受的,都是皇室貴族所享受的。

所謂沉船墓,一般都處在大江大河之中,當然大海也是一個選擇。

建墓之前必然要先建造一艘巨大無比的大船,在船隻上麵再建造墓穴,如此一來船隻的重量就大大增加了許多,隨後帶著墓穴的船隻出發,在航行到定好風水穴位的點的時候,人們會將木船鑿沉,如此一來其上的陵墓也將隨之沉入水底。

沉船墓的防盜性能還是很強的,一方麵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也沒有潛水裝置,因為沒有足夠氧氣的原因,沉入水底的墓穴幾乎無法被盜墓賊開挖,另一方麵由於水壓問題,一旦有盜墓賊想要破壞陵墓進入其中去盜墓,那麼將會導致墓穴當中的壓力失衡。

沉船墓一般都是采用穹頂式墓葬結構的,主墓室上方便是穹頂位置,是處在整個墓穴的最中央地帶,在穹頂的夾層當中還伴有著火油,一旦氣壓失衡,那麼首先破壞的便是這一層火油構造。

火勢會將裏麵所有東西都焚燒殆盡,是一種同歸於盡的手法,同時火的燃燒會耗盡墓穴當中僅存的氧氣,這是在封墓之前遺留在墓穴當中的氧氣,這樣即便盜墓賊沒有被燒死,那麼也會因為氧氣缺乏窒息而死。

所以自古以來,即便是盜墓界的大能泰鬥,在遇到沉船墓的時候都會選擇退避三舍,這種墓穴一步錯便是步步錯,不但有可能廢了一座墓,還有可能讓自己永久的留在墓穴當中陪葬。

那個時候國家考古隊們也束手無策,甚至都有人想要攔截那片區域的海水,然後再把海水抽幹來開挖陵墓,當然這種勞民傷財的舉動並沒有被通過。

那麼難道就這麼放棄了不成?

那些都是考古界的老膩子了,見到這樣的稀世大墓又怎麼肯放棄,最後有人出了一個餿主意,那便是去找一些盜墓賊幫忙,不過考慮到很多人會因為害怕這是國家設的局,是為了抓捕他們所以都不敢出現,有關部門就頒布了一些條令,不論這一次考古行動是否取得成功,但凡幫忙的人都能夠洗白,以前暗中做的事情都可以被劃清。

要知道那個年代國家對於盜墓這一塊已經開始要嚴管了,很多人手中就算有寶貝也不敢明目張膽的拿出來,那時候的管製甚至比現在都要嚴厲,一旦抓到就是槍斃,同時很多盜墓的老膩子都已經厭倦東躲西藏的日子,都想方設法的洗白呢。

別以為國家就不知道哪些人盜墓,很多盜墓集團裏麵都被國家人員安插了眼線,隻不過是那些集團掩藏的好,沒有讓那些眼線拿到一手證據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