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為什麼能在商戰中屢戰屢勝,歸根結底是取決於聰慧的頭腦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這也正是思路決定出路的體現。
——溫州騰旭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雲旭
做企業跟爬山一樣,開始做的時候認為很簡單,結果當你越爬越高的時候,也就是企業越做越大的時候,碰到困難的時候,越爬越覺得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不能回頭。
——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
1.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致富思維:
窮人:沒人幹過這種事,沒有先例可循,萬一砸了怎麼辦?
溫州人:沒人幹過怕什麼?這樣才沒人跟你搶市場嘛,頭道湯味道最好,先人一步的生意最賺錢,通吃整塊蛋糕,市場才大嘛!
頭道湯的味道最好,先人一步的生意最賺錢。每一位溫州商人幾乎都有敢為人先的膽識。
在經濟發展中,溫州人總是走在前麵。
溫州商人章華妹成為了中國第一份個體工商營業執照的申領者。她的營業執照是工商證字第10101號。執照上清楚地寫著:
姓名:章華妹;
地址:解放北路83號;
生產經營範圍:小百貨。
溫州還擁有許多第一。
中國第一家實行利率改革的農村信用社。
中國第一座農民城。
中國第一座商標城。
中國第一批農村專業市場。
中國第一個股份合作製的城市信用社。
中國第一個股份合作製企業。
中國第一份關於私營企業的地方性法規。
中國第一份股份合作製企業的地方性法規。
中國第一個私人跨國農業公司。
中國第一個私人包機公司。
中國第一個製訂“質量立市”地方性法規的城市。
中國第一個建立信用體係的城市。
溫州還有膽大包天、包山、包海、包島的人。
“包天”者——王均瑤。
1991年春節前,王均瑤和一些溫州老鄉一起從湖南包大巴車回家過年。翻山越嶺於1200公裏的漫長路程中,王均瑤說了一句:“汽車太慢了。”那時,一位老鄉開玩笑地說:“飛機快,你坐飛機回去好了。”沒想到這樣一句玩笑,竟然激起了王均瑤的“野心”,他想:是啊,我為什麼不能包飛機呢?
敢想就敢做。王均瑤隨後做了詳細的客源調查,並向湖南民航局遞交了一份構思嚴密、數據可靠的可行性報告,表示自己要承包長沙至溫州的航線。民航局的人對此十分詫異,認為王均瑤有點異想天開。
但是,王均瑤卻堅定地對民航局的工作人員說:“你們考慮的核心問題是經營風險,這個險由我來冒。我先把幾十萬塊錢押給你們,這就等於每次我先付錢,後開飛。我不押錢就不飛,這樣你們就‘旱澇保收’了。”
王均瑤的提議終於打動了湖南民航局的人的心,然後,雙方就“先付錢,後開飛”開始長時間的洽談,並最終達成了共識。為此,王均瑤跑了無數個部門,蓋了無數個章。
1991年7月,長沙至溫州的航線終於順利開通了。
一架“安24”型民航客機從長沙起飛,平穩地降落在溫州機場。這是國內第一條私人承包的包機航線,王均瑤被譽為“膽大包天”第一人。
談起包飛機,王均瑤說:“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我的個人形象、人生道路都改變了!如果說人生是個大舞台,那一天,作為一名演員,我麵試合格,被允許登場了。”王均瑤在麵對記者采訪時這麼評價自己的包機創舉。
為了包機,王均瑤還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營包機公司——溫州天龍包機有限公司。1992年,天龍包機公司總共開通了50多條包機航線。
2002年8月18日,王均瑤的均瑤集團參股中國東方航空武漢有限責任公司。這是國內首家民營企業參股國有航空運輸業的先例,時年35歲的王均瑤也被稱為“民營資本進入航空業的第一人”。
2003年,均瑤集團經過一係列的批準後購買宜昌機場,均瑤集團投資6個億用於購買和改造宜昌機場,這開創中國首次批準民營企業購買機場的先例。
美國《紐約時報》的記者尼古拉·D·克裏斯朵夫這樣盛讚王均瑤:“有超人膽識和魄力的王均瑤和中國其他具有開拓和創業精神的企業家可以帶動中國民營經濟的騰飛。”
“包山”者——金忠蘇。
1992年以來,溫州雁蕩山“醉仙樓”老板金忠蘇承包開發溫州雁蕩山景區方洞、淨園度假村等旅遊項目,成為民間資本開發雁蕩山景區的第一人。
“包海”者——章烈成、季展敏。
1995年10月,溫州平陽雨田集團董事長章烈成投資5800萬元,創辦了南麂島開發有限公司,買下了南麂島1750畝的土地使用權和10098畝海域的開發使用權,成為了中國“包海”第一人。
“搞企業賺錢,在哪兒沒有風險?這麼好的海洋,全世界都在開發,這麼好的南麂島,如果開發成功了,國家得益,老百姓得益,我們也賺錢。”“南麂島一定會成為‘雨田’的搖錢樹。”章烈成信心十足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