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5 視學習為責任,提升成長“加速度”
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是一家企業再學習的能力。
——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柳傳誌
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嶼上有一種非常美麗的小鳥,因為叫聲優美,人們稱之為鶯鳥。以前因為雨水充足,島上的植物生長旺盛,以草子為食的鶯鳥生活得很好,種族繁盛。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嚴重的幹旱襲擊了小島,大片的植物死亡,整個島嶼變成了荒漠,鶯鳥們也因為失去了食物而掙紮在死亡線上。
唯一剩下的食物是一種叫做蒺藜的草子,它渾身布滿了長而銳利的尖刺,香甜的種子隱藏在中間,所以蒺藜還有一個名字叫“鐵星”,象征堅固和難以攻克。
鶯鳥要想生存,就隻能靠這些“鎖在保險櫃裏”的珍貴糧食。能否從鐵星堅固的外殼裏把香甜的種子啄出來,是鶯鳥能否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
要想啄開一粒鐵星,鶯鳥先要把它頂在地上,靠住岩石,然後上喙發力,下喙擠壓,用盡力氣才可能吃到這賴以生存的一點糧食。
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隻有一小部分鶯鳥生存了下來,科學家很想知道,麵對巨大的變化,生與死的鶯鳥究竟區別在哪裏?
經過研究發現,喙長11毫米的鶯鳥,基本全都抵抗住了大自然殘酷的變化,生存了下來,而喙長10.5毫米以下的鶯鳥卻全部死去了。
生與死的區別,就在這短短的0.5毫米。在殘酷的競爭中,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都要讓自己快速成長,而成長的最佳途徑就是學習。一個成功的公司,首先應當是一家成功的教育機構,能夠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和平台。
有一位從農村來的小夥子,在車間裏做些雜活。這個小夥子憨憨的,平時也不愛說話,每天隻是悶頭幹活。
員工們平時在工作之餘會坐在一起聊天,說些笑話,或者打鬧一番,但這個小夥子卻很少在休息時與人聊天,他總是站在一些生產設備前看個不停,一會兒動動這兒,一會兒摸摸那兒,即使說話,也是問工人一些生產上的問題,有時候還會饒有興趣地和工人討論一些產品生產中的問題。
他的行為起初遭到了同事們的嘲笑和不屑:“怎麼?難道你還想做技術工人不成?”“怎麼?還想自己開公司造這東西?”但他每次對這樣的嘲笑和奚落都隻是笑笑,並不在意。
沒想到,兩個月後的一天,車間的一台機器出了問題,技術師傅忙了半天也沒修好,小夥子過來擺弄了一會兒,機器居然又正常運轉了,這讓大家大吃一驚。原來,小夥子已經在這兩個月中學習了產品生產的全過程,並且對機器的把握和操縱也非常熟練了。
主管對他的學習精神非常欣賞,很快就把他提升為車間的負責人。然而小夥子對此並不滿足,依然像原來一樣,抓住各種機會學習,學習產品生產的其他知識。
半年後,這個其貌不揚的小夥子成了總公司生產製造部的主管,兩年以後又提升為經理,深得總裁信賴。
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保持自我優勢的方法是具備比競爭對手更快速的學習能力,正如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誌所說:“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是一家企業再學習的能力。”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要想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都要不斷學習。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永遠要比對手成長得更快。
成長是一種對自己的責任,同時也是對公司的責任。公司因你而不同,優秀的員工要樹立發展意識,視學習為責任。隻有讓自己不斷進步,才能夠推動公司不斷發展。
閱讀思考:
1.“學習是一種責任”,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2.工作中,你是如何不斷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