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用生命去追逐夢想(7)(1 / 3)

佛陀說:“一個人戰勝一千個敵人一千次,遠不及他戰勝自己一次!”記住:如果世界是一麵鏡子,你站在它麵前,你就是主人公。一個人去除了畏懼,建立了信心之後,他的視野就寬了,領域就廣了。背起行囊,繼續前行,去營造未來。這是生命的輪回:我們有所決定、有所選擇,就在這決定和選擇之間,生命慢慢綻放芬芳,生活慢慢顯現輝煌。

永不停止的腳步是對生命的承諾。麵對困難咬緊牙關,無論如何也要拉動生命之船遠離溫馨港灣,挑戰洶湧的波濤。讓希望為我們導航,將生命的風帆揚起,去追尋太陽。

讓苦難臣服在腳下

一個人由於缺乏成功的經驗,缺乏客觀的期望和評價,消極的自我暗示又抑製了自信心,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惡劣的生活境遇等原因導致了自卑心理的產生。如果任其發展,便會嚴重影響人的社會交往,抑製人的能力發展。

人生的路,會有淒風苦雨,會有荊棘遍地,但戰勝自卑心理一如既往頑強地走下去。相信:走過去,前麵就是一個豔陽天。

那一年高考,王琴以5分之差與大學擦肩而過。就這樣心平氣和地接受命運的裁定,她心有不甘。一天晚上她向父親請求讓她再讀一年。父親吧嗒著旱煙管,紅紅的煙頭在黑暗中一閃一暗。父親沉默如山,良久才擠出了一句:“妮,不是爸不願意……”

王琴也很明白,不是爸爸不願意,是家裏太窮實在負擔不起了。

王琴的心在一直往下沉:是如父輩一樣讓苦難折磨一輩子?還是勇敢地與苦難決鬥?王琴選擇了後者。王琴想:“與其讓自己束手待擒成為苦難的俘虜,不如奮起抗爭,與苦難拚死一搏,讓苦難臣服在自己腳下!”

第二天,她默默地跟著父親下地了。為了心中那個夢,她開始腳踏實地做農民,開始艱難地攢錢,白天上山砍竹子、挖草藥,晚上就著昏黃的燈光做一些加工活。用這種最原始的方式換來微乎其微的鈔票……

那年冬天,村裏造林,王琴承包了四畝林地。接下來便是砍青、燒荒、挖坑、栽苗。晨出暮歸,她把自己完全交給了那個小山頭。每天清早起來煮好飯吃了,然後帶著午飯,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天。隻有吃午飯時,才找個樹墩坐下來歇息一陣。滿手的血泡,破了,結痂了;又起泡,又破了,又結痂了。汗水流進破了的血泡內,裏麵那鮮紅的嫩肉便火燒火燎鑽心地痛,王琴看著自己傷痕累累的雙手,淚水澀澀地,鹹鹹地,滴入腳下挖好的土坑內……這樣累死累活地幹了一個月,王琴侍弄好了她承包的那個小山頭。當她用結滿老繭的雙手,從村長手中接過那180元錢的報酬時,顫顫地捧在手上,這是她自出校門後,用自己的血汗掙到的第一筆“巨款”啊。她似乎聽到自己淚水和血汗,在錢裏汩汩流動的聲音。她的淚水又情不自禁的流下來……

第二年春天,經人介紹,王琴到鄉中學代課,教初中一年級三個班的英語。每天連續上三節課,開始是有點累,但比起造林,這簡直算不了什麼。王琴從沒上過講台,剛開始時竟有些不知所措。她跟其他老師學經驗、跑資料室、努力充實自己,憑著一股倔勁,一段時間後,王琴慢慢地應付自如了。很多老師對她說,你如果考個師範大學,會成為一個很好的老師。他們都勸王琴再考一次,王琴不置可否地笑笑……

王琴代課工資不多,一個月150元左右,她艱難地攢著錢,錢慢慢多起來,她的心也有些輕鬆了,因為,實現夢想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兩年後的秋天,王琴揣著攢下的血汗錢,走進了市補習學校。1996年秋,王琴終於考上了大學,圓了自己美麗的夢想……

王琴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

要深知,愈是自卑愈自卑,愈怕困難愈困難。必須戰勝自我,超越自卑。要挺起胸、昂起頭、迎著困難上,像王琴這樣:在困苦麵前,與其讓自己束手就擒,成為俘虜,不如奮起抗爭,拚死一搏,讓苦難臣服在腳下!闖過去,前麵必是豔陽天。

人生路上,自卑的人麵臨苦難時,會否定自己的能力。這種自卑的思維方式會形成一種消極的反饋作用,造成一種惡性循環,使自卑感進一步加重。

人的自卑有真假

所謂“真自卑”是個體存在著不可克服的生理、病理缺陷,如先天或後天的傷、病、殘、弱智等,使他們與常人相比,在各方麵或某些方麵不如他人,而產生自卑心理。這種自我評估、自我認定,應該說是客觀的、現實的。

但是,眾所周知,張海迪由於高位截癱,喪失了腋部以下的全部肢體的感覺與運動功能,隻能坐在輪椅上。她深知自己失去的是什麼,然而她直麵人生,自律自勉,用堅強的意誌推動生命的車輪去創造新的生活,從自卑中升華自強,這就是一個健全人格表現出來的“真自卑”。

所謂“假自卑”,是由於人格偏離或人格變態而產生的自卑心理。稱其為“假自卑”是因為在他們身上不存在“真自卑”者那樣的病殘缺陷。相反,“假自卑”者大多數智商中等偏上,身體健康。他們沒有任何產生自卑“理由”,故稱其為“假自卑”。

羅斯福夫人艾莉洛係出名門,照理說應該是個非常自信的女孩子,其實不然。正因為家中美女如雲,她的母親、嬸嬸各個都是社交界名媛,相形之下,她一直自認為是個笨拙的醜小鴨,長相平凡、談吐羞澀,又不會跳舞、不會溜冰,簡直是一無長處!她終日就生活在這種充滿自卑感和他人的陰影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