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行規,進入竹樓林立的丫口寨後,和尚們要先去拜訪丫口緬寺。丫口緬寺座落在寨子中央地勢最高處,院子用竹籬笆圍就。他們進去的時候,有幾個八九歲的小和尚正在院子裏玩耍。兩個成年和尚見他們來到,走出來把他們迎進堂屋。幾句客套後,年老的那個躺倒在火塘邊的竹席上,就著一星燈火吸煙。開始陳峰以為是吸滇緬邊地山民普遍吸用的草煙,並不注意。但他們一行中帶隊前來的阿梁笑笑對陳峰說:“他在吸大煙呢。”陳峰這才吃了一驚。也許陳峰的謙恭有禮令人感動。丫口緬寺的兩個成年和尚都對我表現出友好,那個年輕的(二十多歲,叫田老二)邀請我到他的臥室裏坐坐。陳峰答應了。到了他陳設簡陋的臥室,他點燃一盞小燈,拿出大煙和煙具,請陳峰吸用。陳峰大驚,連忙謝絕。他也不勉強,自己躺在竹床上就開始吸了起來。陳峰趁機告辭,退出了他的小屋。文森特哈哈大笑,告訴陳峰和馬婷這是當地的習俗。
下午,當二少來時,他的臉上顯露著濃濃的悲傷,他告訴文森特父親死了。撣邦抵抗運動中幾乎無人會為坤沙送葬,他們視坤沙為叛徒。 他的遺體會在仰光火化,他的骨灰有可能灑在孟加拉灣,而不是送回位於緬甸東部撣邦山區的故鄉。“我需要你的幫助,父親的產業麵臨著消亡”。二少這樣對文森特和陳峰說。坤沙在1960年代初於緬甸的亂世時期組建了自己的軍隊,在緬甸撣邦地區也有多處據點支撐,從此稱霸一方。並趁當時緬甸國內政治混亂之機不斷發展壯大,其毒品勢力盛極一時,更在1993年底宣布建立撣邦共和國,自封總統。其實從1994年起,緬甸政府軍就與佤聯軍等地方民族武裝聯合起來對坤沙進行軍事圍剿。在緬甸,由於英殖民者的分而治之留下了分裂的禍根,緬甸獨立後國內的和平沒有完全實現,始終有大大小小的各種地方民族武裝與中央政府分庭抗禮,僅主要的武裝力量就有十多股,直到1990年前後,緬甸中央政府才陸續與17股民族武裝達成了和平協議。佤聯軍就是其一,他們與坤沙結怨已久,從1990年底開始與坤沙時有衝突,爭奪坤沙在金三角地區的地盤,這次更是衝鋒陷陣。1995年12月23日,佤聯軍部隊乘勝又攻下了芭蕉嶺。芭蕉嶺上滿是芭蕉樹,是據守猛阮最重要的據點,坤沙的部隊很快被分割成小塊,建製被衝散,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完全喪失了抵抗力。如此一來,坤沙的整體防線立即呈現崩潰之勢。關鍵時刻緬甸政府軍施展了和平勸降的手段,加速推進與坤沙秘密接觸,勸其交出武裝換取和平。在強大的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下,1996年1月5日坤沙最終同意無條件繳槍投降。1996年1月18日,坤沙頹喪地出現在繳槍儀式上的時候,曾經那個用毒品交換政治、號稱為撣邦獨立進行“無限期的有限的販毒活動”的一代毒梟終於繳械投降,稱霸金三角數十年的坤沙朝代終於結束。但投降後的坤莎依然有自己的實力,這實力不容忽視。對接任坤莎職位的二少,他麵臨的威脅主要來自內部和新羅漢,政府已經不再過問坤莎的家務事,但新羅漢的勢力卻不會放過坤莎的家人。消息來得有些突然,如果不是因為死亡的結局,忙碌的人們似乎很難再關注他。在金三角風雲變幻、“英雄”輩出的曆史中,坤沙曾經輝煌不已,但是那些曆史已經過去了太久,變成了故事和傳說。 世人的習慣,任何人謝幕之後,都應該得到一種最終的評價,尤其是擁有非凡人生經曆的梟雄。按照公認的“金三角毒品大王”曆史排次:“鴉片將軍”羅星漢(羅興漢)(Lo Hsing-han)為第一,“毒品大王”坤沙為第二,“亞洲頭號大毒梟”魏學剛為第三……至於其他如劉明、譚曉林和馬順蘇等隨波逐流的“小毒王”,則是數不勝數、時生時滅。誠然,隻要毒品還在金三角存留,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將令這些“異類英雄”不斷滋生。如今仍然健在、擔任著緬甸軍政府顧問和主管少數民族的和平團結委員會主席的羅星漢,與坤沙之間有著許多為人不知的恩怨情仇,兩代毒梟盡管“本是同根生”,命運卻由於機遇和選擇的差異造成了不同。 金三角地區的毒品發展史一般被分為“殖民地時代”、“鴉片王朝時代”、“海洛因帝國時代”和“民族地方武裝割據時代”四個階段。其中鴉片王朝時代是指20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國民黨殘軍、羅星漢販毒集團“以毒養軍、以軍護毒”的年代。1973年7月,羅星漢被泰國政府逮捕,同年8月2日被引渡回緬甸。緬甸政府以“叛國、販毒、破壞國家經濟政策”罪名判處其死刑,後又改判終生監禁。1980年緬甸奈溫政府宣布大赦,45歲的羅星漢得以出獄。
由於出獄後不但金盆洗手,還積極爭取了15支地方民族武裝與政府和解,羅星漢被緬甸政府為此授予“民族和解使者”榮譽稱號。
“張奇夫(坤沙)同我在小孩子的時候就認識了。當時我在果敢,他在當陽,我伯父家在臘戌,我去臘戌住在我伯父家,張奇夫來臘戊也住在我伯父家,就這樣大家就認識了,成了好朋友。長大成人後,各有各的事業。”
羅星漢在緬甸仰光的家是位於市中心一座略顯陳舊的四合院,2006年5月上旬的一天下午,時年71歲的他親口講述了對坤沙的回憶。那時候,坤沙還活著,但被軟禁在仰光一座緬甸國防軍的軍營裏。
坤沙和羅星漢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兩人的家庭背景相仿,經曆也差不多。羅星漢家族是緬甸果敢首富,坤沙的父親是緬甸撣邦萊莫部落的土司。論年紀,羅星漢稍長,但在江湖上卻是“兩代人”:崛起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羅星漢是金三角第一代“創業者”,而坤沙則是鴉片王國的第二代“創業者”,崛起於20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也稱“海洛因大王”。公認的情況是:金三角毒品聞名世界由羅星漢肇始,金三角曾經出現該兩大毒王爭霸的時代。在羅星漢口中,一直把“坤沙”叫做“張奇夫”,因為前麵是泰文名,後麵則是中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