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江縣下屬各鄉鎮黨.政一把手的任命有個麻煩,全縣29個鎮裏邊,有七八個的鎮的領導幹部涉嫌跑官要官,去高亢辦公室送了“信封”。這類官員多是沒什麼靠山,政績平平,在官場混了半輩子也沒混明白的主。平日裏看似深諳官場法則,其實腦袋裏跟裝的漿糊一樣,處世之道膚淺得很。
上麵有“老板”的官員各有各的門道,誰敢跑到麵都沒見過幾回的領導那裏去送“信封”,這不作死嗎?讓這樣的笨蛋出局倒也是好事一件,可突然多出這麼多空缺,一下子打亂了原有的人事布署。這幾個鎮的任命突然有了變數,形勢極不明朗,什麼情況都可能出現。所以競爭也更加激烈和血腥,高亢每次去到這些鎮裏視察工作,還沒走進鎮政府大樓就能聞到嗆鼻的火藥味。
湊巧的是趙良樞和紀慧萍如無意外,明年會升任市裏入常,區委書記和區長的位置又會出現空缺。整個萬峽區未來一年內,從區裏到縣裏再到鄉鎮,都會出現極大的人事變動。
所以,周一的縣長辦公室會議上,何敏提出如何順利的完成新老班組的交接,確保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正常運作是當前的工作重點。
何敏同時強調,現在就要開始著手準備來年的招商引資工作,通過分析他發現地方政府,特別是地處西部的內陸城市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必須注意三點。
首先,要把引進外資放在首位。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對外資吸引力最高的國家,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外資流入的整體形勢向好,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每當外商投入增長1%,我國的GDP便有0.5個百分點增長的可能。目前,沿海吸引外資的比重仍然在上升,盡管國家推出了西部大開發戰略,但西部利用外資的相對比重實際增長不大,而且西部各地區之間利用外資的水平有明顯差距。這與國際資本流動的現實情況是高度對接的。發展開放型經濟,我們必須瞄準新動向,把利用外資作為重中之重。
其次,吸收外商在我國境內的再投資,吸引沿海地區大公司、大集團的擴張性投資。從外商投資從珠江三角洲向長江三角洲流動的跡象看,反映了外商在我國境內再投資的結果。為適應產業結構大調整,世界製造業中心東移,國外汽車、電子、化工等產業開始向大陸進軍,沿海製造業也開始向西部尋求商機,福特汽車、格力空調落戶江州市就能說明這個問題。
再次,廣泛吸引民間資本在內的“內資”投入地方經濟建設。除了外資、外商再投資以及內資再投資以外,民間資本也是一支相當雄厚的力量,保守估計江州市有近千億民間資本處於“休眠”狀態。激活、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對於廣大農村和西部地區而言,可以彌補由於受自然條件、地理位置及經濟發展程度製約,吸引外資相對困難的弱勢,同時,無論從民間資本的發展需要,還是從政府減輕資金壓力來看,都是一個雙贏的事情。因此,如何爭取外地和本地民間資本的投資便成為政府應著重解決的問題。
分析完招商引資工作的要點後,何敏又提出關於招商的渠道問題讓大家討論。由於之前一直沿用的政府領導組團遊說的方式為主,再輔以專題展會的形式。並沒有誰覺得有什麼不妥,更沒有誰想過開辟其它什麼渠道,所以何敏一拋出這個問題來,大家都噤若寒蟬,不知道他真正的意圖是什麼?
眼看現場氣氛有些尷尬,幾個副縣長,招商局長和宣傳部長都各自捧著茶杯做冥思狀,高亢隻好咳嗽幾聲,接過了話題。
“我剛到縣裏不久,本來是抱著學習的態度沒打算發言。既然在座的各位都惜字如金,那我就鬥膽胡亂說一些我個人對此事的意見,權作拋磚引玉吧,不成熟的地方還望何縣長和其他同誌多指證。
對於地方政府招商形式和渠道的問題,從80年代盛行至今的傳統招商方式,就是各級領導集體出行,到各地聲勢浩大地推薦自己的資源優勢和招商項目,但這種方式人財物的耗費巨大,而且就形式而言,隨著信息化和網絡化的迅猛發展,它正逐步過時、消失。因為利用互聯網上的政府官網網站,完全可以清晰地表達你的意圖和詳盡的情況,而不必作反複的陳述。
然後近年來,這種招商形式又演變成“小分隊招商”,即避免興師動眾,改由三五人的小組到目標引資地去洽談項目。比起上一種方式,這種方式選擇的項目和招商目標更有針對性,成功率也比上一種要高。但歸根到底是事倍功半,多少有些擺脫不了‘公費旅遊’的嫌疑,而且就全局來看,效率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