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入學入伍軍訓(2 / 2)

原來,西秦軍醫學院是在抗倭戰爭期間成立的,而且剛成立就叫西秦軍醫學院,她是這年一百年來,華夏唯一沒有更改過校名的學院。甚至連華夏大學、飛龍科技學院這種國際前十的名校,也都在曆史浪潮中更改過幾次名稱。

但唯獨西秦軍醫學院,從立校那天起,便再也沒有改變過名稱,甚至,沒有人敢提起這事兒。

因為在華夏國長達二十多年的戰爭中的功勳,因為在當下華夏國中獨一無二且無可取代的地位,因為,西秦軍醫學院已經成為了一麵旗幟,成為了榮譽的象征。這點,整個西秦軍醫學院的人都引以自豪。

從西秦軍醫學院成立開始,它便源源不斷為前線部隊培養輸送了大量的醫務人員。在那個醫務衛生人員極度缺乏的情況下,西秦軍醫學院為部隊輸送的那些醫務專業人才,在戰場上挽救了大量的將士的生命。下至初見硝煙的小兵,上達統領千軍的首長,都曾受過西秦軍醫學院的救援。至今,學校的榮譽室裏還有著多達五名中校以上級別的領導手書的感謝錦旗。

如果隻有過去的成就,在曆史的浪潮中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但是,西秦軍醫學院不僅有著輝煌地過去,也有著耀眼的現在以及前途光明的未來。

在進入現代以後,每次出現天災人禍諸如地震、洪水等時,西秦軍醫學院的人都是奔赴在最前線,與時間和疾病賽跑,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甚至有一次,西秦學院的幾個學生約伴出遊,結果遇到山體滑坡,在沒有急救到來之前,他們頂著違紀違法的風險,主動為摔傷以及被石頭砸傷的傷員們包紮止血,采取就急措施,結果有效的減少了人員傷亡。後來,這件事情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應急行醫是否合法的大討論。

在國際行動中,西秦軍醫學院也是走在前麵,每年都會派出一定人員,參加維和維穩行動。在其它國家遇到重大災難時,也會代表華夏國進行國際求援,比如前幾年,喬治國核電站發生了8.5級大地震,引發了大量的人員傷亡,而且災區疫情嚴重,這個時候,西秦軍醫學院的人積極奔赴前線,代表華夏國,送去了援助之手,在災情之中,挽救了許許多多的生命。

西秦軍醫學院的種種榮譽和功勳,都是靠奮鬥不息的西秦軍醫人用血和汗堆起來的,作為西秦軍醫學院的新人,有權利也有責任去了解那些曆史,記住那些榮譽。這是每一個西秦軍醫人應該有的基本使使命感和榮譽感。

陳鷹笛知道自己錯了,發自內心的,他覺得他不應該開那樣個玩笑。也許,西秦軍醫學院的這些榮譽目前還與他沒有太大關係,但是,作為西秦軍醫學院的一份子,去學習他,了解他,這是份內之事,這更是光榮之事。

接下來的四天時間,除了區隊長帶領大家進行一些基礎的隊列訓練,便全部是入學入伍教育,不僅介紹了西秦軍醫學院的曆史,也介紹了華夏軍隊的曆史。讓新生們對西秦軍醫學院和華夏軍隊有了全麵的了解,讓新生們對將來的責任與使命有了一定認識。

陳鷹笛深刻的認識到,他不再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了,而是一名光榮的軍人,一名光榮的西秦軍醫學院人。“好吧,我還是被洗腦了,盡管是自願的。”在一個的晚上,陳鷹笛默默地想。

當然,直到幾年以後,陳鷹笛才真正明白,什麼才是所謂的使命與責任。

……

周笛音的內心也挺震撼的。她震撼的是西秦軍醫學院有如此豐厚的曆史底蘊,她震撼的是西秦軍醫學院為整個華夏軍提供了如此的醫療保障,她震撼的是西秦軍醫學院竟然多次代表華夏國進行國際救援,她震撼的是西秦軍醫學院在研發領域竟有如此多的榮譽與勳章,她震撼的是西秦軍醫學院竟然是國際軍醫培訓學習的主要基地。

也許,陳鷹笛這樣的新生還沒有具體概念,但是,對於已經執行過好多次任務的周笛音來說,她更加明白這些事件中西秦軍醫學院的人所付出的汗水與貢獻,更明白了這所屹立百年不倒的名校背後的深厚的底蘊與實力。

“看來,到這裏來學習四年,還真是個不錯的選擇。”周笛音在聽過幾場入學教育後。

(今天第二更了,這章是個嚴肅的話題,每一個在背後默默付出、保家衛國的軍人都是值得尊重的,語氣比較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