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把嫉妒從心靈中驅趕出去(1 / 2)

嫉妒似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毛病,誰也無法坦然宣稱自己從不嫉妒別人。特別是對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嫉妒心重的人總是抱著熱嘲冷諷的態度。

美國科學家愛迪生一生有1093項發明,但他小時候做實驗時嚴重受傷,不幸變成了聾子,雙耳幾乎聽不到聲音。一位對他嫉妒得要命的人,在一次宴會上,故意附在愛迪生的耳朵邊大聲喊道:“尊敬的愛迪生先生,你聽得見我在說話嗎?”

愛迪生搖了搖頭,表示他聽不太清楚。

“真可憐啊,雙耳不能聆聽美妙悅耳的音樂,這樣的人活著有什麼意義呢?”那人故意皺著眉頭,露出一副挖苦的神情。

愛迪生沒有理他,繼續吃自己麵前的菜。

那人為了緩解無人理他的尷尬氣氛,用稍微緩和的語調繼續說道:“你是發明大王,為何不為自己發明一個助聽器?聽說你不是全聾,可見你也不是全才——什麼都會發明的全才,仁慈的上帝啊,你多殘忍呀!你在造物時總是不能十全十美,你可憐可憐偉大的發明家吧,讓他的雙耳複聰,哪怕隻聽一次美妙的樂聲也行!”

愛迪生這時候放下了手中的刀叉,對那位附在他耳朵邊大聲嚷嚷的人說:“不,先生,耳朵聾了對我來說是很不幸,可它促使我省下聽許多無聊話的時間,專心學習搞發明,你難道不認為這又是一件好事嗎?”他頓了頓,又反問道:“譬如,你剛才那幾分鍾說的話,有多少是非聽不可的呢?如果耳朵都用來聽無聊至極的話,那才叫萬幸中的不幸呢!”

聽了這話,那人羞得無地自容。

對於別人的成就,我們為什麼不能抱多一點欣賞的態度呢?欣賞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欣賞能使內心充滿愉悅,使心靈戴上光環,使精神得到慰藉。我們應該有為別人叫好的氣度,讓別人的成就成為激勵我們前進的動力。

我們常看到這樣一類人,他們總愛比這比那,自尋煩惱,自找氣受,諸如別人的退休養老金憑啥比我多,別人的住房憑啥比我大,別人的生活憑啥比我好,別人的兒女憑啥能力比我的強,別人憑啥比我幸運……一連串的“憑啥”堆滿頭腦,充塞心頭,搞得心也憂麵也愁,吃也不香睡也不安,可謂“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又何苦來著?

嫉妒是一種消極情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古希臘斯葛多派的哲學家認為:“嫉妒是對別人幸運的一種煩惱。”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一切不利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如憂慮和嫉妒。”

有個修道士,道行很深,對上帝忠貞不渝,魔王便讓一群魔鬼想辦法把修道士從上帝的手中奪過來。於是魔鬼們輪番上陣,分別用金錢、情欲、恐嚇和死亡等來引誘、威嚇修道士,但都沒有得逞。

魔王對這群魔鬼說:“你們這些辦法都太笨了,隻能對付那些道行淺薄的人。你們都退到一邊去,看我怎麼對付他。”

魔王走到修道士身邊,修道士正在禱告,魔王在他的耳邊輕輕地說:“你的同門師弟已經當上了主教,你聽說沒有?”

“刷”的一聲,修道士手中的《聖經》掉到了地上,他那原本莊嚴肅穆的麵容,霎時間變了顏色,罩上了一層嫉妒的陰影。

魔王的詭計得逞了。這位修道士沒有被金錢、情欲、恐嚇和死亡所打敗,卻被嫉妒所擊倒。

嫉妒程度有淺有深,嫉妒程度較淺的人,往往將嫉妒深藏於潛意識之中,別人不易覺察。如他與某同學是好朋友,他的同學學習成績、能力等都較強,此時他對自己的好朋友並不想加以攻擊,隻是內心有一點酸楚。而嫉妒程度較深的人,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表露出他的嫉妒情緒,乃至做出某些嫉妒行為,如對能力超過自己的人進行挑剔、造謠、誣陷等。

嫉妒是不合理比較的產物。人往往習慣於把自己的才能、品德、名譽、地位、成績、境遇乃至容貌和身邊的人進行不合理的比較,越比心理越不平衡,最終產生嫉妒情緒。這在中學生中比較常見。比如,某同學學業比自己優秀,容顏比自己俊美,就感到很難過;某同學穿得比自己好,他家比自己家有錢,就感到不舒服;某同學才華比自己出眾,就很不服氣;等等。

嫉妒是心靈的地獄,喜歡嫉妒的人總是拿別人的優點來折磨自己。德國有一句諺語:“好嫉妒的人會因為鄰居的身體發福而越發憔悴。”生活中,一個人一旦產生嫉妒情緒,就再也不可能擁有快樂的心情,別人越成功,他就會越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