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童靈方回(2 / 2)

君鸞麵對著此景,神色淡然,似乎毫無觸動,隻是問了韓龍一個問題,“天地為萬物之父母,天靜以清,地定以寧;萬物失之者死,法之者生。可是此處生者為何要以同類相輔方能成長?”

韓龍撓了撓頭,心中嘀咕道:“這個問題應該問那個姓皇甫的,怎麼反倒問起我來了,這要我怎麼回答?”

韓龍清了清嗓子,借機想好了說辭,道:“玄際禪師常說,萬物皆有靈,所謂靈性,便是能夠感知環境變幻,並隨之做出變化。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隻是這一株小草,所受變化不過四季更替、風吹雨打,變化局限性較大;而身為人,平生所受世事之變化比起一株小草來說何止萬倍,今日喜,明日悲,誰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咦,下大雨了?我們快走!”

不消片刻,暴雨如注,天地一片混沌。

皇甫謐在前領路,將兩人帶到一間上鎖的房屋前,他用鑰匙打開了鎖頭,帶著他們走進房屋內。

這裏是一間煉丹房,正對門的是一個巨大的嵌壁爐,嵌壁爐兩側分別安放著一個煉丹鼎,這兩個煉丹鼎的樣式別具一格,雕飾工藝精湛,左邊的煉丹鼎雕刻著“童靈”二字,右邊煉丹鼎雕刻著“方回”二字,字跡工整清晰,可令人不明其意。

皇甫謐拍了拍衣擺處的泥土,說道:“這裏是煉丹房,平日裏是不能讓外人進入的,可誰曾想這大雨說下就下,今兒就破例讓你們在這裏避避雨,可別亂動這裏的東西啊!”

韓龍一麵好奇地張望一麵問道:“這煉丹房的歸屬是你家的吧?”

“其實這是村裏共有的,說起來還有段年頭了,看見童靈鼎和方回鼎了嗎?”皇甫謐走到兩鼎之前,自豪地介紹道:“昔年黃巾之亂爆發,黃巾賊勢力大增,並四處攻城略地,我曾祖皇甫義真發洛陽五校之精銳五萬大軍大敗黃巾主力軍,那是一路高歌猛進,一舉攻陷了張賊所在地廣宗,在張賊宅第密室之中,查獲了這童靈、方回鼎。可別小瞧這兩鼎,當年張賊可是靠著這兩鼎‘散施符水’,得到救治之人不計其數,籠絡萬千窮苦百姓之心,這才令黃巾賊得以在短短數年之間集聚數十萬之眾,在中原八州誰人不識他‘大賢良師’之名。繳獲兩鼎之後,曾祖原想上交國庫,然而想起宦官十常侍仗得漢靈帝寵幸,肆意將國庫之物聚斂為私藏,兩鼎若是落入十常侍之手隻怕後果不堪設想。曾祖苦思良久,於是下了一個決定,便擅自將兩鼎叫家人送回皇甫村中,責令村中人務必將兩鼎用於正途,並不得將此事外揚。從此皇甫村恪守祖訓,依靠這兩鼎煉製丹藥,不久便聲名遠揚啦!”

“可是你今日不是將此事告訴我們了嗎?這你該如何向曾祖交代?”

“欸,不妨事。昔年朝政腐敗,四處兵荒馬亂的,這才會有張賊之流借兩鼎之力乘勢作亂,而如今世道太平,蜀、吳不足為懼,這兩鼎之名我想也是時候可以告訴世人了,如此便會有更多病患來此尋醫問診啦!”皇甫謐嘿嘿一笑。

“其實我覺得此事早已被人宣揚出去了吧?這村中這麼多人,我就不信關於兩鼎之事會沒有走漏半點風聲。”韓龍搖了搖頭。

“誰知道呢?即便有人泄密也無妨,此兩鼎頗有分量,沒有人能輕易偷走它們。”皇甫謐神情輕鬆地攤開手。

“可是這兩鼎究竟……咦?”

韓龍餘光中看見君鸞對著兩鼎暗暗抹淚,韓龍暗暗奇怪,便來到君鸞身邊,詢問道:“鸞姐姐,你認識這兩鼎嗎?”

君鸞默默地點點頭。

皇甫謐用力搓著耳垂,不解問道:“你怎麼可能會認識這兩鼎?自曾祖將此物交於皇甫村後,根本不可能再有外人見過。”他又加了一句:“我對此有十成把握!”

“那已經是過了很久的事了,你們不會懂。”君鸞擦幹眼角的淚花,擠出一抹微笑道:“你們剛才在說什麼黃巾賊、十常侍的,可以從頭為我講一遍嗎?”

皇甫謐訝異道:“你不知道黃巾賊?”

君鸞點點頭,帶著些許羞赧之色。

“那張角呢?”韓龍問道。

君鸞搖了搖頭。

皇甫謐嗬嗬一笑,道:“你這深閨女子在閨閣中待得也太久了吧?真該出來見見世麵。”

韓龍沉吟道:“鸞姐姐,你從來都沒說過你的來曆,可以告訴我嗎?”

“我……來自從前……”門外突然傳來一陣喊聲:“小靜,小靜你在哪兒?”

“是我叔母!”皇甫謐打開房門,鑽出頭去,“我在這!我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