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成功需要三重境界:鄭李錦芬小傳(1 / 2)

古人為成功下的定義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達到這四個目標才算成功。而達到這四個目標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仁義禮智信;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現代社會,經濟飛速向前發展,競爭無處不在。作為現代人,我們常常把工作列入人生最重要的優先序列。在職場中生存並發展,被我們列在個人生涯中很突出的位置,占據了個人生命的大部分時間。在職場上獲得成功,抓住機遇脫穎而出,成為現代人工作的目的。而通過學習職場上成功修煉的法則,充實和壯大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則是達成目的的不二法門。成功的目的和取得成功的手段是相通的。在職場中,怎樣才能獲得成功呢?

國學大師王國維對人生的成功有“三重境界”的絕妙定義。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這“三重境界”的概括,給我們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有觸類旁通的絕妙啟發。

成功不是一個平麵的概念,而是多維的、多層次的概念。要獲得職場上的成功,首先要有個體的努力。要拿出“獨上高樓”的勇氣和精神,去挑戰自己,才能獲得“望盡天涯路”的職場創造快感。其次,在個人通過奮鬥達成目標、獲得階段性提高之後,要有一顆付出的心,去營造一個團隊製勝的平台。縱然有“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艱苦付出,但最後必然獲得團隊成功的更大快樂。再次,在凝聚團隊的力量之處,一個優秀的職場中人更要擁有博大的胸懷,擁有廣闊的境界,以幫助他人、無私付出為己任,為他人分憂,為社會分憂。達到“驀然回首,給社會以關懷”的成功,才可謂是到了成功的頂峰。

鄭李錦芬這個標杆人物,是一個由平凡走向卓越的典型;是一個達到了個人成功、團隊成功、造福社會這三個層次的成功人物。

20世紀70年代的香港,正由以製造業為重向以金融消費服務業為重轉型。在這個轉型的大時代中,一個平凡的行政秘書華麗轉身,蛻變成為全球500強跨國公司的中國董事長、亞太區執行副總裁。

鄭李錦芬獲得了無數的榮譽,比如《福布斯》雜誌評選的“25位知名美籍華人”,入選《福布斯》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百強榜,獲得中國最佳商業領袖獎、中國十大營銷人物、中國最佳人才管理獎、中華十大財智人物等獎項。

就在本書殺青之際,傳來了鄭李錦芬女士光榮退休的消息。於無聲之處聽驚雷,對於很多熱愛安利的人來說,這一消息突兀得讓人接受不了,但事實上,這是必然的。任何一個職業經理人,都要經曆搭建團隊、創造業績、營運事業、功成身退的職業路徑。鄭李錦芬女士花了34年時間,完成了職場生涯中的無數次跳躍,將一家公司由默默無聞推向頂峰,自己也成功通過了職場中的每一次考驗,成為傑出職業女性的代表人物。

鄭李錦芬是幸運的,她的職場成功經曆頗具啟發意義。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隻要有了奮鬥的精神,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也一定能迎來自己的職場春天。

即便是一棵小草,也同樣可以做著樹的夢。不論多麼卑微、多麼渺小,都要有一顆想開花的心,因為,人生不允許有太多遺憾和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