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 第24章 一二三四五(1 / 1)

清晨,燦爛的陽光透過窗戶的縫隙投射進來,葉天睜開眼睛,入目處哈嘿四射。

美人兒不堪撻伐,依舊處於沉睡之中,葉天微微一笑,為美人兒蓋上薄被,這才起身。

叫來小二弄來熱水,洗了個熱水澡,一身白色錦袍加身的他,又是一個濁世佳公子、翩翩美少年。

不一會兒,敲門聲響起,卻是小荷來伺候主子起床的。

葉天吩咐小荷照顧小姐,這才出得門來。

可才剛下樓,一群身穿官服的人立馬就迎將上來,笑容滿麵,似乎是為葉天而來。

葉大官人心生疑惑,自己在徐州好像沒有熟人吧,這些人是來幹什麼的。

他們的身份都很不簡單,為首的居然是徐州州牧——陶謙。

陶謙早就收到了消息,逍遙居士往彭城方向來了,直到昨天晚上才得到通報,居士已經蒞臨彭城,這不,陶謙一大早便摔諸位官吏前來迎接,排場倒是挺大的。

逍遙居士的美名早已傳遍了華夏,他不僅是蔡邕的女婿,而且一路上懲奸除惡,救死扶傷,著實做了不少好事。

陶謙走上前,對葉天敬了一禮,笑著說道:“逍遙居士駕臨彭城,實我彭城之幸事啊。老夫已經準備好了水酒,為居士接風,希望居士賞臉。”

看著眼前這位已經快六十歲的老州牧,葉天不禁有些唏噓,這老頭其實還是有些本事的,他懂得用人。

當年,黃巾破走,境內晏然。陶謙上表拜臧霸、孫觀為騎都尉,令其屯琅琊郡治開陽,駐守徐州北麵。是時徐州兩遭黃巾之亂,戰火過後“世荒民饑”。如果不好好處理,饑民再來一次黃巾之亂也不是什麼稀罕事情。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要解決百姓舉義的問題,就先得解決吃飯問題。陶謙此刻體現出了其優秀的政治能力,他想到了一個好法子——屯田。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也就是去年,陶謙表下邳人陳登為典農校尉,在徐州境內實行屯田。陳登時年二十五歲,年紀雖輕,能力卻強,一上任便‘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在陶謙、陳登的努力下,徐州農業生產得到恢複和發展,收獲‘粳稻豐積’。在原來三國曆史中,徐州屯田比起公孫瓚在易京、曹操在兗州的屯田早六年,可稱漢末第一個想到屯田解決糧荒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