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便宜了葉天,呆在這兒很安靜,正好適合二人安心養傷。
董卓被殺,王允呂布在京城內部大肆殺掠,整個京城雞飛狗跳,惶惶不可終日。
董卓女婿李儒牛輔相繼被捉,縊死於牢中。
李傕、郭汜等帶兵大將心懷不安,聞得呂布之威,都打算各自逃亡。
可是,有一個人站出來了。
姓賈名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
賈詡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軍事家、謀士。三國時期被稱為毒士,善用計謀,被稱為三國最聰明的人之一。先在李傕帳中任謀士,後又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在宛城用他的計策打敗了曹操,張繡兵敗後他勸張繡和自己都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是用的他的奇計。曹丕稱帝後,官封太尉、魏壽亭侯。死時七十七歲。
賈詡與荀攸的特點雷同,事實上他的綜合評價確實不如荀攸。畢竟這個家夥幾度易主,而且一句話就能攪得天下天翻地覆的。然而在幾度易主的過程中,賈詡所展現出的“經權達變”的修為,又是荀攸所不及的。正如《三國誌》裏所說:“權以濟事”,也就是應對事故、應對人事。
李傕、郭汜、段煨、張繡,這些位土匪大爺哪個是省油的燈?然而隻要賈詡一說話,他們保證都聽話。賈詡善於細致入微的體察說話對象的身份、處境、性格,采取適當說服或者應對方式,讓對方乖乖的順著自己的話做。他不僅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而且是“說什麼別人聽什麼”,這不能不說是賈詡能夠深刻抓住矛盾的本質,用最實際管用的說辭說服對方,而絕不會拘於自己的城規。也正是這種明察秋毫、務實應變的思維方式,賈詡在戰術上還曾經讓曹操小小的嚐到敗果、讓馬超和韓遂這兩個稀裏糊塗的家夥一敗塗地。
賈詡長於應對,能夠根據既有的情況找到最佳的應對方案,所以賈詡處事永遠是被動的、低調但聰明的。這也是為什麼他後期在魏國越混越好的原因,這種低調隱忍,為他的風評加了不少分,因而得以和二荀同列。
需要看到,由於賈詡的這種思維方式,使得他很難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賈詡看問題往往有根有據,然而事務的發展往往是不可控的,是需要親力親為來引導,而不是因勢利導而應對,所以雖然賈詡在戰略展望方麵的言論往往沒有說服力,他一般隻是說應該怎麼準備打,而說不出來到底如何打。盡管赤壁大戰、曹丕南征兩次失敗,都從側麵說明曹氏父子沒有聽他賈文和是錯誤的,但也並不能說明賈詡在戰略策劃上有多高明。其實說到底,在這點上與荀氏兄弟的差距,症結就在是否“知己知彼”。中原那些人物,荀氏家族作為世家大族,那是很掌握了一些資料的,荀氏兄弟自然也有機會了解曹操的敵人。但是對江東就不一樣了,賈詡並不了解江東的情況,所以人家也沒辦法提出具體的戰略。說白了,對江東的攻略,換做二荀,不一定照樣不行,但難度也會空前加大。如此看來,賈詡就足以與二荀比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