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四川境內群山矗立,自古為天下名山之秀,蜀山一帶頗多靈跡,素聞有劍仙在彼服氣辟穀精勤修為,憑著一柄飛劍出入青冥、橫飛山川、縱貫宇宙,遊戲人間好不逍遙。劍仙行事首重仁義,入世行善、廣積功德,若是路見不平必伸援手,除魔衛道義不容辭,多少看破紅塵的凡夫俗子,舍棄世間的富貴榮華、愛恨喜樂,千裏迢迢欲上蜀山尋仙訪道,祈能超脫生老病死之苦。惜蜀山千峰萬嶺高聳入雲,異人散仙洞府又極其隱密,豈是易尋?再者,往蜀山之路必經苗疆,漢苗自古對立恩怨難解,苗民養蠱成風,專害過路漢客,又多半精通巫術,禁忌頗多,稍有冒犯,便糾纏不放,至死方休。就算是向道心堅者,又有幾人能通過層層考驗,得蒙高人傳授,修煉成仙?
東漢末,蜀山各門派矛盾爭端不斷,在規模最大的仙劍派的倡導下,蜀山修士在蜀山絕頂上召開大會,形成一個蜀山各門派的聯盟“蜀山盟”,同時在蜀山絕頂建立總部,修建三皇殿(此三皇為伏羲、軒轅、神農),形成日後蜀山派的雛形。
東晉時期,蜀山各門派逐漸歸並為十幾個門派,最大的“仙劍派”,人數已經有上百人,而蜀山中還有不少獨來獨往並不屬於某個門派的修仙之士。各種修仙方式也逐漸完整。當時主流的方式是煉丹服餌,而仙劍派的內功修煉被認為是效果不彰。
南朝時期,梁武帝因其信奉佛教,招集無數高僧、法師上蜀山修建佛塔。蜀山盟排斥佛教,將佛塔改建。
梁武帝大怒,斥蜀山為邪魔外道,率兵攻打蜀山,欲毀其塔。“蜀山盟”奮力抗爭,梁武帝人馬慘敗。經此一役,“蜀山盟”元氣大傷,包括鎖妖塔,三皇殿,祖師殿在內的建築被毀,很多以煉丹服餌,僻穀食氣為修煉方式的門派因戰鬥力不強幾乎滅門。太清真人領悟修行化境。仙劍派因法術高強在此役中立下大功,仙劍派掌門統合“蜀山盟”十幾個門派,成立了“蜀山仙劍派”,簡稱“蜀山派”。
作為蜀山仙劍派前身仙劍派的曆史便被編纂並入蜀山派曆史,太清真人就任蜀山仙劍派第一代掌門並受天帝接引成仙。
兩年後,梁武帝之佛塔最終在神界幫助下,由蜀山派改建成鎖妖塔。蜀山派規定蜀山弟子不得進入鎖妖塔。
塔成後,太清真人進入與塔相關的蜀山地脈,留下一碑文:蜀山中空如瓠,鎖妖塔如瓠柄,裏蜀山為瓠腹,上下連通而一體。五靈地脈如瓠皮表裏,隔絕人妖兩界,使人妖不能相犯,蜀山派形同瓠樞,平陰陽,和人妖,通達萬物,則人間可定矣。若裏蜀山妖長,則妖散逸於外,或擾亂人間,蜀山持劍衛道,降妖入鎖妖塔,汰劣存優,複入裏蜀山矣,如此循環,生生不息。若蜀山積弱不能敵妖,尚有神仙二界為援,若妖界積弱不敵蜀山,則陰陽失衡,天地壞,蜀山崩,不可收拾。雖開天以來,向為人弱妖強,然憂天之心常懷,居安思危,天人合一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