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葉天交給他們的東西——氣勢!
在麵對猛獸的時候都能夠不為所動,那麵對敵人的時候……他們就是比猛獸還可怕的東西。
漸漸的,士兵們意識到了這位將軍獨到之處,因為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心理狀態的變化,他們敢說,現在即便是十倍於自己數量的清兵站在自己麵前,他們也不會害怕,同樣也不會退縮。
短短的半個月時間,局勢再度動蕩起來,清兵蠢蠢欲動,很有大舉南下的趨勢。
昌平軍營,盧象升正在校場練兵,一個傳事官拿著一個大紅手本走來稟報,說翰林院楊老爺在轅門外等候渴見,盧象升在手本上瞟了一眼,吩咐說:“趕快請進!”他立刻站起來,一邊向大廳外去迎接,一邊心裏說:“伯祥兄來得恰是時候!”
他口中的伯祥,正是楊廷麟,楊廷麟在督察院做禦史,是江南清江人,之所以能和盧象升成為朋友,是因為他們共同的誌向——主張全力抗清!
楊廷麟了解盧象升的性格,這位文武兼備的總督敢於在皇上麵前力排和議,堅決主戰,楊廷麟感到滿心的欣慰和敬佩,然而同時他也明白,盧象升在朝廷上的處境是困難的,楊嗣昌和高起潛會合力對付他,會使他的雄心壯誌付諸東流。如今局勢動蕩,他急於要來同盧象升見麵談談,幫他謀劃一下。
盧象升把他迎迸大廳,寒暄幾句,就把他引進內室,屏退左右,鬱悶地望著他,道:“伯祥,象升現在彷惶無計,沒想到老兄突然光臨,不知有什麼好主意?”
楊廷麟的心中明白,笑了一笑,問道:“為何彷徨無計?”
“象升千裏勤王,原想與敵拚死一戰,解京師危,搓搓韃子的氣焰,誰知……”盧象升說到這裏,深深地歎一口氣,搖了搖頭。
“總督大人這些天來的遭遇,廷麟已略知一二。莫非朝堂之中有人對和戰大計還在舉棋不定,處處掣肘大人,使大人欲戰不能,所以心情鬱悶?”楊廷麟問道。
盧象升歎息道:“皇上倒沒有什麼,可歎的是全軍將士與監軍高公公畏敵如虎,根本就不想作戰,隻想委曲求全,不顧忌長遠,象升名為總督,實際在朝廷上孤掌難鳴,欲戰不得。你看,這樣下去,如何是好?”
楊廷麟道:“大人目前處境,確實困難。像這種情形,不要說大人滿腹鬱悒,凡是稍有天良的人,誰能不為之扼腕歎息?滿朝文武以及京中百萬士民誰不盼望總督大人盡速與韃子一戰,以解京師之危?半月來畿輔(京師附近)各縣遭受韃子的騎兵蹂躪,人民流離死傷,慘不忍言,又有誰不盼望總督大人與韃子一戰,以解決百姓於水火?滿朝文武與京城內外無數百姓都對總督大人如此殷殷盼望,大人為何說自己孤掌難鳴?”
盧象升道:“可是皇上聽了楊文弱和高大監的話,不想讓我與韃子全力一戰,我又有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