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十一月中旬,盧象升在慶都縣境同清兵相遇,打了一個勝仗,割了一百多個首級。這雖然不是多麼了不得的勝利,但使他非常高興,多天來在一部分將士中存在的畏敵怯戰情緒開始有一點兒扭轉,他召集諸將,歃血誓約,要繼續迎擊敵人。就在這大黃昏,他接到了一份來自皇帝的諭旨:
皇上派劉宇亮督察諸軍,盧象升知道劉宇亮並不懂軍事,平日也不是對清兵主戰的人,但居首輔,隻會唯唯諾諾,不敢有所主張,如今他自請督察諸軍,不過是打算做一個代天子“臨戎”的模樣,博取皇上歡心。清兵繼續深入,他沒有直負重責;一旦清兵退走,又得算他首輔督察的首功,盧象升深切感到,在楊嗣昌和高起潛之外添了一個劉宇亮掣肘他,他的處境就更加困難了。
隔了一天,他又收到一份邸報,簡直像在他的頭頂上打個炸雷。密雲巡撫趙光懷捉獲了一個奸細梁四,供稱太監鄧希詔、高起潛和遼東總兵祖大壽曾經合謀投降清兵。趙光懷根據梁四的口供奏聞皇上,引起京城裏人心波動,皇上大怒,立刻把趙光懷逮捕進京。趙光懷做密雲巡撫是盧象升舉薦的。想著自己的好友被逮,楊廷麟更是被謫發軍前,他不禁歎息道:“兩公危,我從今以後越發難以安生了。天乎!天乎!敵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沒有把話說完,又深深地歎息一聲。
兩天以後,楊廷麟從兵荒馬亂中馳至軍中。雖然來了一位知己朋友,多了一個膀臂,但盧象升並沒有特別高興。他的處境確實如他自己所料的,越來越壞,使他開始對一切都感到灰心,隻求早早地戰死沙場。
這時候,他的部隊到了保定附近,既無餉銀,也無糧草。上書兵部,如同石沉大海。叫清苑縣預備糧草,根本不理。盧象升寫了一道手諭派人送給清苑知縣,上邊說:“如再複遲延,致三軍得腹當敵,當以軍法從事!”
清苑知縣左某倚靠總監軍高起潛的勢力,不但仍然置之不理,並且挑唆高監軍來書責備盧象升道:“我公屯兵堅城之下,不進不退,後之大事將何以濟?”
就在盧象升走投無路的時候,昌平城外,突然湧來了一波流民……
“什麼?你說那些百姓帶來了不少糧餉?”聽到老管家的講訴,盧象升立馬站起,臉上滿是驚異。
“是的。”老管家回答道:“聽他們說,那些糧餉是秋風軍團讓他們運來的,說是隻要到了昌平他們就安全了。”
“秋風軍團,是他,一定是他!”盧象升心中大喜,忙不迭說道:“快快快,快讓那些百姓進城!”
有了糧食,盧象升心底的大石終於是放下了,雖然這批糧食隻能支撐個三五天,但畢竟也能緩解他目前的處境。
葉天帶著自己的秋風軍團奮鬥在最前線,沒有被敵人攻破的城池他是不敢搶的,但是已經被清兵攻破的城鎮,都成為了他的取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