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血塊自行溶解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但不可思議的就是已經溶解了的腫塊,在沒有任何其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又再次出現了。
林和清仔細比照了第一張和第三張腦部ct,其中的腫塊,無論是大小、形狀還是所處的位置,都一模一樣。但第二張ct,顱腦形狀是一模一樣的,偏偏裏麵沒有那個腫塊。
時間錯誤這種事也是不可能存在的,這三張ct,第一張第二張都是嶺城第一人民醫院拍的,第三張是剛剛在自己醫院拍的。而第一張和第二張因為相隔時間比較久,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出現時間錯誤。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林和清是醫生,而且還是腫瘤科的專家,他非常清楚像這種雞蛋大小的腫塊,哪怕隻是血塊,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退掉,更不可能消退了又重新出現。
ct還隻是其中一個問題。
還有關於sw18病毒感染與否的問題。
這真的不是小問題。
雖然最開始給李樂辰檢測sw18病毒的時候林和清並沒有在現場,但是他認真翻看了當時檢查的過程,還有記錄。
整個檢查過程都很規範,檢測數據顯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sw18病毒。
這種呼吸檢測法是比較便捷的方式,因為隻要用力呼氣就能檢測出來。但同時,也有比較複雜的檢測方式,那就是驗血。
為了盡快篩選出是否感染了sw18病毒,呼吸檢測法一般挺在前麵,但因為呼吸檢測法比較粗,所以即便呼吸檢測法檢測結果呈陰性,也會對疑似感染者進行血液檢測。
所以,一般情況就是,如果呼吸檢測法檢測出sw18病毒陽性,那就肯定是陽性沒錯了。檢測出來陰性,則並不必然排除就沒有感染,畢竟如果病毒濃度太低,呼吸檢測法就檢測不出來了。
對此,林和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李樂辰是感染了sw18病毒的。
但前後兩次呼吸檢測,結果居然完全不同。
幸而還采集了血液。
這是常規的操作套路,不管檢測結果如何,都會采集測試對象的血液備查。如今,這兩份血液樣本都沒有送檢。第一份是沒有送檢的必要,因為連呼吸檢測結果都是陽性。第二份則是檢測結果還沒出來。
林和清等不了正常程序出來的結果。因為正常情況下,沒有特別交代的檢測樣本,都不會那麼快出結果。甚至,如果結果沒什麼異常的話,都不會報告。
林和清當即就給血液檢測中心主任打去了電話。
不愧是當副院長的,林和清真的很清楚醫院內部的操作。
像李樂辰最後的血液樣本,確實在兩天前就送到了檢測中心,標注信息是“呼吸檢測sw18病毒陰性”。
對於這種血液樣本,光雲和第一人民醫院的血液檢測中心一天就會收到三百份。
三百份血液樣本,檢測結果還都是陰性,那檢測個屁啊。
所以,那不過就是一個操作程序,一項製度,一項對上可以彙報的應對sw18病毒的措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