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優化情緒,優化學習狀態(1)(1 / 3)

一切的和諧與平衡,健康與健美,成功與幸福,都是由樂觀與希望的向上心理產生與造成的。——華盛頓

【學海泛舟】

華盛頓,美國首任總統,美國獨立戰爭大陸軍總司令。他畢生未進大學學習,但勤奮自學,使自己具備了突出的才幹。

1789年,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清代道光年間福建巡撫徐繼畬所著的《瀛寰誌略》這樣稱讚華盛頓:他勇武勝過陳勝吳廣,豪雄超越曹操劉備,且功成不居,不戀權位;創推舉之法,乃古代聖賢“天下為公”遺意之體現者。此外,還對美國“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的新製度予以衷心讚美。

美國有一位華盛頓這樣德才兼備的人作為第一任總統是幸運的。華盛頓是一位堅定的領袖,他保持了國家的統一,但是卻沒有永遠把持政權的野心,既不想做國王,又不想當獨裁者。他開創了主動讓權的先例──一個至今美國仍然奉行的先例。這要是多麼地豁達,才能看透權力地位的誘惑。

華盛頓堅信,世界上每個人都能呼吸自由的空氣;他用行動做到了孔子在2300年前就提出的一個原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的一生是和諧且平衡的,既擁有了無人可及的成功,又沒有失去生活中的幸福。能進能退,惠及民眾。這也應該是由他滿懷希望和樂觀心態所創造而來的人生吧。

【智慧心語】

我們有兩個方法來看待世界上的事物,一個是樂觀的態度,另一個是悲觀的態度。假如你是個悲觀的人,選擇了悲觀的態度,那麼你將時時忍受憂鬱、痛苦的折磨。你的心田常常是陰暗多雨;你的學習或工作常常毀於陰鬱的情緒。然而,一旦你真正學會了樂觀,那麼,當生活像一首歌那樣輕快流暢時,你能夠笑顏常開;在一切事都不妙時,依舊能夠微笑。你可以滿心歡喜地去完成必須要做的任務,可以在朋友中間播撒快樂與希望,營造快活、向上的氛圍。

正所謂“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樂觀的人們將生命的各種經曆都視為一次機會,即便是挑戰和逆境,也隻是一種偽裝的恩賜。曾有人將樂觀情緒形容為一種“良性循環”,它不隻使我們感覺較好,甚至使我們變得更好——好得足夠淬煉出令人滿意的人際關係,能夠創造令自己滿意的成果,並且有足夠的能力處理任何可能的不幸遭遇。在任何情況下,樂觀的心態都能夠幫助我們找到最優的情緒感覺,使我們始終處在健康完滿的狀態下。任何人,隻有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也唯有樂觀的心態和充滿希望的靈魂,才能創造出喜人的成就來,才能抓住生活中的幸福。

人的情緒困擾是由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以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才能身心愉悅。——艾利斯

【學海泛舟】

艾利斯是理性——情緒療法的創導者,他的基本觀點:人的思想、情緒和行為之間是交互影響、相輔相成的關係,但思想(認知)起主導作用。可以這樣看它的作用過程:生活中發生了一件事,人對這件事有自己的理解或解釋。這種理解和解釋,就是艾利斯所說的“自我談話”。“自我談話”是一個人情緒與行為的指標,即,一個人在怎樣理解某件事情,他就會按自己的理解對那件事情做出相應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良好的理解會產生良好的情緒和行為,不良的理解會導致不良的情緒和行為。

心理症狀的根源就是人的思想(理解,認識,自我談話)存在問題,問題的本質是“不合理”或“非理性”,艾利斯稱為“非理性的思考”。因此,心理輔導或治療的關鍵就是幫助當事人改變非理性的思考或思維方式,學習用新的觀念和價值來判斷和理解事情,直至產生新的情緒與行為。

艾利斯認為,不合理的思維方式有這樣一些基本特征:

1.絕對化要求,即要求事情必須按自己的意願發生。如,“我必須得到他人的喜歡與稱讚”,“一個有價值的人絕對應該在各方麵都比別人強”等。如果一個人持有這樣的信念,他就很容易陷入情緒困擾,因為客觀事物並不聽命於人的要求或命令。

2.過分概括化判斷,即是一種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思維方式,表現為遭遇一點失敗或挫折,就覺得全盤皆輸、前途渺茫;或者,犯一點錯誤,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可救藥。

3.災難化反應,其表現方式是,發生了某一件不好的事,就覺得非常可怕、非常不幸,仿佛世界末日來臨了,以至陷入恐慌、悲觀、絕望、焦慮的情緒體驗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