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是中國近代的一位聞名的大學者,他一生著述宏富,共有1500萬言的著作存世。梁啟超之所以能有如此輝煌的成就,首先是他刻苦求知,勤奮治學的結果,但也得益於他一貫的謙虛精神,能聽得進對他學術提出批評的逆耳忠言。
有一次,他的好友周善培宴請他。席間,周善培直言不諱地批評他做學問的毛病說:“你的一支筆驚醒了長久處於睡夢中的中國人,這方麵無需我來恭維你。但是寫文章有兩個境界:第一是能動人,讀了你的文章沒有不感動的,這一步你已做到了。第二個境界是留住人。司馬遷死去快兩千年了,至今《史記》中的許多文章還是百讀不厭。你這幾十年中;寫了許許多多的文章,但你想想看,別說百讀不厭,就是讓人願看兩遍三遍的能有幾篇文章?芽”梁啟超聽了這種刺耳的言語,猶如冷水澆頭。而他卻毫不生氣,並且還虛心地進一步請教周善培:“你說文章怎樣才能留人呢?芽”周善培認真地回答說:“文章要留人,必須做到言外有無窮之意,讓讀者讀了又讀,仍不能窮盡其中的奧妙。如果一篇文章把作者所有的想法一口氣說完了,自己的思想先窮盡了,誰還肯費力再去讀第二遍呢?芽文章開門不見山不能動人,但一開門就把所有的山都看完了,裏麵沒有溝壑、沒有層次,人自然一看就掉頭而去,怎麼可能會深入山中探求溝壑呢?芽”梁啟超深感老朋友的批評透徹精當,很有見地,點中了自己文章的要害,便連聲稱謝,虛心接受。從此,梁啟超的文章果真大為改觀,更加精益求精。
梁啟超學識廣博,學術研究領域寬闊,他對各種學術問題都有濃厚的興致,所以,經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與人家爭論。周善培對他這種做學問趕熱鬧、隨大流的作風,也很有看法,因此又批評他說:“論你的文章,你的學術地位應該站在提倡和先導的位置,要別人跟你跑才對,你卻總是跟著人家跑。這就不能充分發揮你的作用。”梁啟超對此亦欣然接受,以後他在學術研究上更加注意專一和高深。
修身點撥
梁啟超崇拜墨子的人格,自稱“任公”。他一直以吃苦耐勞、修身齊家、養性律己,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他始終以百科全書式的大學問大氣派,關懷著中華民族的自強自立,並以此影響自己的孩子。關於梁啟超的學問、人品在中國曆史上的地位已經得到了人們的認可。虛心接受好友的批評,也正是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的性格、氣質的培養確實也就是在這個從不馬虎對待自己的任何一個缺點,從不放棄任何一個改正自己缺點的機會而在無形當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