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生活在一個沒有愛的家庭,父母隻有無休止的爭吵時,你就會覺得這個家根本就不是一個家,而是一個牢籠,囚禁著每個人,讓人生活的不開心,也不愉快!
……………
我生在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村裏,這裏沒有喧鬧的大街,也沒有五彩斑斕的霓虹燈,更沒有來來往往的車輛,有的隻是四麵環山的丘陵,還有那農村的寂靜聲。
這天夜裏星光璀璨,窗外隻有蟲兒鳴叫聲,非常的寧靜。但是,在寧靜的夜晚背後,這裏卻發生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父母吵架,我不知道他們吵什麼,隻是嚇得瑟瑟發抖,心裏想著,“爸媽為什麼吵架?”
那個時候,我不懂,直到多年後才明白,這是什麼原因。但是,那個時候我唯一能做的便是哭,除了哭其它什麼也做不了。
父母爭吵,受苦的是我,他們不知道我很怕,很怕……
家裏的鍋碗瓢盆都被砸壞了,沒有別的東西了,隻要能砸的全都砸了,沒有價值。
那一次爭吵是在三歲的時候,亦是五歲以前唯一能記得事情。隻不過這個事情一直放在心裏,卻從未說出口。
直到第二次爭吵接踵而至,那是在我七歲的時候,爭吵的矛盾越來越大,最後鬧到外婆那裏,經過外婆等人的勸說,終於恢複原狀,也不過是表象的。
不久以後,外婆去世,家裏疼我的老人不在了,自此以後我很少再去舅舅家,因為太遙遠了。
真的是距離遠嗎?不是,那是因為自己的心冷了。那是我第一次聽說“離婚”,我不懂是什麼,最後有人給我解釋了,說是父母分開,我要跟隨一個人生活,我哭了,因為不舍得與爸媽分開。
或許我的哭有了效果,爸媽和好了,家裏也恢複了久違的平靜。那個時候流行走出去,所以爸媽都出去工作了,媽不過是普普通通的農民,爸上過小學,卻不懂得什麼教育方式,有的隻是“棒子教育”,也就是農村流傳的說法,棒子下出孝子,打得越多,孩子越孝順。
那個時候最怕的就是挨打,最怕的也是爸爸,因為生氣了就會動手,不開心了也是如此,從未想過說道理,自小沒少挨過打。
漸漸的長大了,一直升學到高中,所有的同學都有家長陪著,而我總是媽媽一人,卻看不到爸爸的身影,那個時候真的好想爸爸能出現。
終於我盼望到了爸爸的身影,卻沒有任何的感覺,有的隻是憤怒與煩惱。因為他的到來,沒有任何的關心,也沒有任何關懷,有的隻是說媽的不是,這話我已經聽了太多太多。
上高中時,我選擇了離家較遠的高中,為的就是避開家。但是,無論你怎麼避開都避不了,因為始終要回去的。
這些年來聽的不是壞話就是離婚,我已經聽的太多了,也厭煩了,真的受夠了。
所以,我選擇了自暴自棄的道路,無心上學,也很少與人來往。因為別人家裏都是和和睦睦的,為何我家的破事就是一堆,為何我沒有得到溫暖的家,不是我想要過早當家,而是有時候你不得不麵對,讓你不得不成長起來。
我選擇看網絡小說,看得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還是學生,心裏沉迷其中,難以自拔。直到成績一落千丈,麵臨人生第一次選擇時,終於放下了摯愛的網絡小說,選擇用功讀書,用盡一切辦法想要提高成績,奈何底子太差了,根本沒辦法補救,想要努力已經沒用了。
但是,在最後的半年時間裏,還是努力了一次,考上了一所大學,哪怕是專科學校,依然改變了我。對於日後的成長,有了很大的幫助。
高考結束了,我終於解放了,發揮了自己的力量。那個時候,我偷偷的攢下零花錢,我知道自己不攢錢,沒有人可以依靠,父母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而我沒有像小時候那樣害怕,反而覺得離婚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解脫,對我而言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