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挪了挪屁股,轉頭一看便見不遠處坐著一個老太太,那老太太尖嘴猴腮,頭上還纏著一塊白色的布,身穿黑衣黑褲,如同一尊石雕一樣坐在原地一動不動。我驚出了一身冷汗,“這,這是鬼魂?”
薑麗無所謂的道:“什麼鬼魂?我怎麼沒看見?”我頓時皺起眉頭,“就在不遠處坐著呢?一個穿著黑色衣服的老太太,我都看見了,你怎麼可能看不見?”
然而,等我再次望過去的時候,剛才老太太出現的地方卻空無一物,哪裏有什麼鬼魂,連個鬼影子都沒有,薑麗聳了聳肩,“你肯定是太緊張看錯了,而且就算這附近真的有鬼魂那又怎麼樣?你又不是沒見過鬼。”
我張了張嘴,隻得沉默下來,警惕著四周不敢讓自己有絲毫的放鬆。從剛才她說話的方式可以看出來,她不是故意嚇唬我,而是真的看不見,但我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剛才那短短的幾秒鍾絕不可能看錯,現在想來,當年廢除這個戲台子還是有一定原因的。
也不知幹坐了多久,夜色越來越深,正當我困意襲來,眼皮子忍不住打架的時候,耳邊突然傳來了一道尖細的唱腔,這唱腔悠遠婉轉,力道十足,但落入耳中,卻又有種說不出來的詭譎。
隨著唱腔落下,便起了一陣敲鑼打鼓之聲,但我的睡意不但沒有退去,反而是越加劇烈,迷迷糊糊中,我看到台上有一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人影在不斷晃動,其音隨形,健步如飛,“道德三皇五帝啊!功名夏侯商周,五霸七雄鬧了個春秋,頃刻興亡過手,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播種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哇……”
聽這一段戲音,渾厚激昂,慷慨有力,我聽得出來,這是梆子戲中最火的一曲《大話劉羅鍋》,兒時我爺爺也喜歡聽這東西,閑來沒事就喜歡放,可我那時太小,覺得咿咿呀呀唱的非常難聽,可現在長大了再聽一遍,頓時覺得心情也隨詞調而起伏跌宕,難以平靜。
我的腦袋很沉,可意識卻非常清晰,要不然我也不會分辨得出這是什麼戲曲,什麼調子了,可我若想要睜開雙眼看個透徹,卻是無論如何都辦不到的。
但我知道,現在台麵上在唱戲的絕對不是正常戲班子,梆子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最早起源於山東一帶,古代的腔調與近現代的腔調有非常大的區別,我雖不喜好這一口,但小時候受到爺爺熏陶,自是在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爺爺的《劉羅鍋》有兩套,一套就是現代唱腔,而另一套便是古代唱腔,古代的嗓音渾厚,唱起來宛如大鼓大鑼齊齊敲打,聲勢浩大,而近現代人的嗓子比不上古代那麼豪邁,卻有種細膩婉轉在內,就算少了鼓鑼聽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單現在聽到的這種唱音,我敢肯定就是古代的唱法,換言之在我麵前舞動的根本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