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避免失禮(1 / 3)

女士優先的社交禮儀規則

在許多西方國家都有“女士優先”這樣一種成規。有人以為一手拎著公文包,一手拿著長柄雨傘,再戴上一頂禮帽,就是一位紳士了。有人覺得體魄健美,衣冠整潔,閱曆豐富,談吐不凡,便是一個男子漢。其實不然,無論是紳士還是男子漢,其首要標準,在於是否懂得尊重婦女。西方將這一標準具體轉化為“女士優先”的原則。

女士優先原則的核心精神是要求成年男士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在行動上從各個方麵尊重婦女、照顧婦女、幫助婦女、保護婦女。不僅對年輕漂亮的姑娘應當如此,對陌生的女士也應當如此,要是望文生義,把女士優先原則理解為女士先行,那就未免太狹隘了。社會似乎公認婦女享有“優先”的特權,誰不遵守這一成規就會被看做失禮。

1.演講時

不論男士或女士發表演說,開場白總要先說“女士們”,再說“先生們”。因為首先提到的人總是最受尊敬的人。

2.進餐時

與女士一同進餐,男士要協助坐在身旁座位的婦女就座,做法是把椅子從餐桌往外拉開,等婦女站到合適的位置將要坐下時再把椅子推回靠近餐桌,讓她坐下。在宴會上服務員總是先給女客人上菜,然後再給男客人上菜。

3.行走時

從前,男女在街上一起行走時,男子必須走在靠馬路車輛行駛的一邊,以妨脫僵或受驚的馬匹撞傷同行的女子。現在,男性對女性的保護似乎主要是防止汽車濺起泥漿弄髒她漂亮的衣裳。在陪同她們的男子按照公認的做法對待她們時,她們覺得自己更具有女性氣質和得到“體貼”。過馬路時,男子不必前後來回奔跑,隻需保持在女伴左邊。因此,總的說來,男性應該始終走在女性的左邊,使女性居右,因為人們認為右邊的位置比左邊的位置顯得尊貴。

走路是並肩而行,下樓梯時則恰恰相反,男士應當走在前麵,為的是萬一發生意外的事故,他可以設法保護走在後麵的婦女,同時也防止自己萬一滑倒,不至於衝倒走在後麵的婦女。

與婦女同行,還應主動幫助她攜帶背包以及外衣等物品,絕不能自己兩手空空而讓婦女拿著許多東西,但不必幫她拎隨身的小包,因為其中通常裝有婦女的“小秘密”,它對男士而言是一個“禁區”。另外,當男士為女士效勞遭到再三拒絕時,男士亦不必勉強。男士在路上遇到認識的婦女要脫帽致意,男士等婦女伸出手來才能同她握手。

4.進出門

如果房間門開著,男子總是站在一旁,讓女子先走;如果門關著,男子應把門推開先進去,然後用手把門拉住讓女子進來。

當旋轉門正在轉動時,應讓女士先進,如果門沒有轉動,男士應先進入旋轉門內,使門慢慢轉動,讓女士步入他後麵的隔層裏。

任何一個懂禮貌的男士,都會為緊隨其後的女士拉住門,讓其先行,除非她離他較遠。若當別人到來時,砰地迎麵把門關上是極為粗野的行為。

一同去影劇院,男士應主動去購票,而男士去購票時,女士站在一旁等候或隨其男伴跟著購票隊伍慢慢前行。當他們一同進入場內時,讓女士走在前麵;若沒有引座員,則男士在前行,為女士找座位。

5.在車上

過去婦女被視為嬌嫩的花朵,現在婦女在各個領域裏要求與男子平等,所以她們不希望男子像從前那樣對待她們。在公共汽車上,一個工作一天的男子與他身邊的女子都同樣的勞累。如果他運氣很好找到一個座位,而站在他麵前的女子看來年齡不大、身體還好、沒有懷孕、不抱孩子或不提重物,他就不必給她讓座。當然,如果願意的話,也未嚐不可。在這種情況下,女子可以接受他的好意,也可以謝絕。

男子和女子一同上車時,男子應上前幾步,為女子打開車門;下車時他則應先下來,為她拉開車門,然後把手遞給女伴,攙扶著下車。盡管保護女子的觀念對當今灑脫幹練的女子說來已不合拍,在某種情況下甚至引起她們的反感,但是隨時準備給予她們以應有的幫助還是應該的。

6.在電梯上

在十分擁擠的電梯上,不管有無婦女在場,男子都不必脫帽。因為把帽子拿在手裏要比戴在頭上更占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