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化敵為友(1 / 3)

成大事者與敵人也要合作

有益的合作是化解風險、走向成功的高明手段。

作為企業的白領人員,對內對外要和許多人發生聯係,如果仍然拘泥於比較狹窄的交際原則,與自己誌同道合、脾氣相投的人則親,與自己性格迥異、職級相差、文化背景不同、甚至年齡懸殊則疏,是很不利於工作的。

工作上產生的人際關係,不同於個人選擇摯友良朋,應該從工作的層麵上考慮,盡量搞好彼此的合作。這種合作,是比較寬泛和寬容的。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習慣及愛好,如果在與他人合作中,過分強調對方在行為性格中與自己的不同之處,就會因為這些微小的隔閡而引起溝通上的障礙,產生好惡,而影響合作。

在現在的社會中,幾乎任何人都有機會與不好應付的人打交道。交際技巧上也相當重視這方麵的問題。絕大多數的人與這種類型的人往來時,心情都相當不輕鬆、不愉快。如果可能的話,大家都想對他們避而遠之。但是,既然無可避免,最好的方法便是正視並麵對這件事,並設法尋求解決之道才是。

唯一的克服方法,就是打開心胸、消除偏見及找出對方的優點、再虛心跟他接觸。這些方法,確實具有正確的意義。然而,在付諸行動時,這種不好應付的人經常不按牌理出牌,所以,想要達成上述的建議並非易事。而且,一般人均很難輕易地從腦海中消除成見。因此,在處理這方麵的棘手問題時,必須先在想法上作巧妙的適當的轉變。例如,不妨設想“與那個討厭的家夥碰麵,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換言之,將對方擬物化,並以做事的觀點來看待對方。於是,在心理上須先將情感的因素置之一旁,再與對方進行交往。

此外,亦可將對方視為另一個集團的人。在那個集團裏,也許包括了你的同事、上司、朋友等。而他們之所以屬於那個集團是因為你與他們的交往,常會采用特別的、含有意圖的交往方式,這種交往方式近乎純生意上的往來關係。由此一來,你便可以掌握住自己該如何與這些人進行交往的技巧了。同時,你也大可不必顧慮過多的情麵、人情等問題,而是完全站在業務上的立場與之應對即可。此時,這些不好應付的人,對你而言該再也不是問題了。

舉個例子來說。譬如,你正與不好應付的人碰麵。在談話之初,或許隻是閑聊著,不過,這種閑聊或試探的時間應盡早結束,並開始步入正題。

事實上,與這種人碰麵,多半有相當的理由為前提。因此,應以這種前提做為談話中心,並盡速談妥,這樣的方式便夠了。

總之,將此種會麵視做生意上的往來,保持一種君子之交的態度即可。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盡量避免涉及個人的情緒因素。不妨認為雖然對方是個不好應付的人,但一旦不與之交際,對生意上也許是一項損失。因此,若能順利達成目的,不也是件值得的事!如此一想,你便不會為了這種會晤而深以為苦了。

法國的知名政治家布裏安曾說:“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別人如何看待你,而是你如何看待他們”由此不難推想,隻要我們將那些不好應付的敵人視為純生意上的來往對象,隻要我們一切為工作著想,應當不難處理這些人際關係。

如果朋友在生你的氣,其中必然有原因存在。姑且不論是否是你的錯,但你必須先去安撫對方的憤怒。不論生氣的原因為何,既然對方對你表示生氣,你就絕對不宜置之不理或正麵衝突。倘若事後對方恍然大悟,發覺你是無辜的,那麼對你的寬容和氣度,必然會心悅誠服。

相反地,倘若你采取一味辯白的態度,便無異於火上加油,很可能導致更難解決的地步。以下麵的例子作為說明:某家食品公司的營業主任孫先生,有一天接到一家客戶公司孟經理的電話,以相當激烈的語氣向孫主任索賠,因其指稱食品公司的貨品發生錯誤。

孫主任雖然認為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但深深了解:以後的情況如果惡化或擴大就更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