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陳某家的電冰箱是李師傅他們廠生產的,修理冰箱也是李師傅份內的工作,但李師傅把這件事當“私事”辦了。如果這陳某不是李師傅的朋友,結果會怎樣呢?也許李師傅覺悟高,也會這樣做,但是因為是下班後的時間,李師傅推說到明天再修理,這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難有這樣的體會,公事私辦比公事公辦往往來得簡單、快捷,甚至辦得要漂亮很多。
俗話說,熟人好辦事。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事:當你為單位去辦某事時,你對合作單位的一位老熟人說:“哎,哥們兒,這事交給你了,你可得當作自己的事來辦啊。”這言外之意是此事雖是公事,可與本人關係重大,囑咐你留神、細心,迅速幫助我完成。這就是公事私辦的關照語。
也許你托人辦的這件公事按正常的時間需要一星期,但你又等不得一周,於是隻能拜托朋友加快速度,提前交貨。
公事私辦並不是讓人違反國家法律和工作紀律,而是在可鬆動的情況下,通過人為的擠壓時間或加強勞動強度,自願地幫助別人。正因為在公事公辦與公事私辦之間存在較大的回旋餘地,這才給人際交往創造了有利的機會。他們盡自己所能,常常收到意外的效果。
有些人不懂“公事私辦”的道理結果吃了虧。一位剛從國外歸來的博士到應聘單位辦手續,他覺得辦公室裏辦事效率太差,就以國外的情況對工作人員橫加評論,還不耐煩地催人家快辦。人家很不高興,幹脆說;“今天不辦手續了,明天再來吧。”這個博士不懂人情事故。他如果說兩句好話,類似“初來乍到,請多多關照。”“我來麻煩你們了。這是我個人的材料,請多多留心。”也許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倒會加快速度幫他的忙的。
假如你在辦公室辦事,以為這是公事,就拿著“誰耽誤就是誰的責任”的原則牌子嚇唬人,而不考慮辦任何事都是在與別人合作,勢必遇到不少麻煩。這種刻板的公事公辦方法忽略了人的感情因素,當然就很難行得通了。
學會套近乎
依靠關係辦事在中國是很普遍的現象。關係是一種感情的凝聚和利益的融通。就有了關係也就有了路子,有了利益,就有了各種隨時可以兌現的希望。所以,不但尋常百姓重關係,達官顯貴也重關係,不但下級重關係,上級也同樣重關係。一旦哪一個環節的關係結了扣子,出了問題,便很可能會影響到他的切身利益甚至仕途前程。
與某些重要人物或關鍵人物關係親密或所謂“關係鐵”的人都是神通廣大的人,他們不僅能把與自己或朋友利益有關的合理合法的事辦的非常漂亮,而且還有可能越過法律和道德的界定辦成一些超格越線的事,有了好的關係,正話可能被反說,反話可能被正解,黑白可能被顛倒,是非可能被混淆,盡管這樣做老大不合理,但它非常合乎一個“情”字,因為合乎了“情”也就合乎了“關係”,為了關係,人間絕大部分事兒差不多都可以辦到。所以,聰明的人切不必迷信純粹的“真”和純粹的“好”,這世間萬事及其關係是從來不為“是”與“非”和“對”與“錯”預備的——就是說,並不是隻要是對的,就一定得到保全和愛護,而隻要是錯的,就一定被人排斥和否定。複雜的社會生活有時使這兩種情況互反,壞事反而被辦成了,好事反而被拒絕了——那麼,怎樣來理解這種觀念呢?答案很簡單:關係使然。
所以,要想辦成事,必須靠關係。特別是下級找上級辦事,必要時更是攀附一下關係才好,與上級攀附關係,應該注意的問題有很多。
(1)要了解掌握上級的身世和社會關係網。任何一位上級都有自己的人情關係網。這個“網”的形成與他的身世和人生經曆有直接的關係。要想與他攀附關係,必須先暗地裏多留心和注意他的身世和社會關係網,包括他的同鄉關係、親屬關係、朋友關係、同學關係、上下級關係等等,掌握了這些關係之後,鑒於直接與某上級建立關係多有不便,則可曲線救國、另辟蹊徑,設法同一兩位與這位上級關係甚篤的人建立關係,這樣,在必要時,便可以借助這些關係的力量,使上級礙於某些關係的麵子不好拒絕,不能拒絕,不便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