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圓型(豐滿型)這類臉型的人一般是具有知識的人,個性比較溫柔,做事消極,情感豐富,動作幽默,知道如何博取別人的好感。對於冒險的事情不會感到有很大的興趣,不喜歡與別人爭執,提倡和平主義者多,行動上屬於緩慢型,愛管閑事,工作專一,與任何人都能夠和睦相處,在人際交往中具有較好的交際能力,生活上的一般欲望也非常強,但是在爭取地位上沒有什麼積極的態度和行動。
3.用微笑表示好感當我們與別人第一次見麵時,通常會有一種不安的感覺,存有戒心而真摯友善的微笑,可以消除這種初次見麵的心理狀態。微笑是好感的象征,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一個人臉上時常浮現微笑,會令人感到心中十分舒服。
假如我們有求於別人,遭到別人微笑地拒絕,我們也不至於太過分地生氣。同樣是拒絕,我們也不至於太過分地生氣。同樣是拒絕,如果對方雖然禮貌,卻無半點笑容,我們就會覺得很受到冷淡,不愉快的心情也就油然而生。我有一個朋友,無論他遇到什麼困難或遭到何等的不快,甚至對別人所提出的過分嚴厲的要求,都不會忘記微笑。每當我和他在一起時,總能感到有一種力量,使人自然地產生勇氣。這位朋友靠著他的微笑,吸引著各色各樣的人,他的生活自然是舒適而愉快的。
在此,筆者認為有必要指出,那就是微笑和阿諛奉承或諂媚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阿諛或諂媚是藝人在舞台上裝出來以討好別人的,或是老奸巨猾的商人,或是心靈猥瑣的人裝出來的自卑笑容(這種人一旦他的目的達到,阿諛諂媚就會變成猙獰的冷笑,所以一定要百倍地提防)。我們所需要的笑容,絕不是這一種,如果我們以自卑、虛偽的笑容待人,除了被人看不起外,再不可能有任何的收獲。
也許有人會說,一個人在心情不愉快的時候,怎麼能微笑得出來呢?這種情況是難免的。但微笑是可以經過努力來培養的。一個人不能從心底裏笑出來時,隻要稍加努力,就會有微笑的表情,久而久之,就能很自然地浮出笑靨。心理學泰鬥威廉·傑姆斯說過:“乍一想,行為似乎是隨著感情而發,其實行為和感情同時產生。然而我們可以透過行為間接地調節感情。行為可由我們的意誌去直接控製,但是感情卻不然。所以當我們失去了快樂的心情時,恢複快樂的最好辦法是假裝快樂,快樂地微笑,快樂地談話,快樂地工作,然後快樂和微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又回了你身邊。反過來說,一個人如果因為憂鬱而垂下頭來,他的憂鬱必定因此而更深。舉起拳頭來,憤怒就更加深一層,變成真正的憤怒,將舉起的拳頭慢慢放下來,輕輕摸一摸對方的頭,相信你的憤怒會頃刻化為烏有。”
一個人是否幸福,完全取決於自己內心的狀態,心乃人生之主宰,外界環境的影響是無法左右真正的幸福的。
平時,無論我們談話的聲音如何美妙,音調如何悅耳,如果沒有微笑,隻會給人以一種冷漠的感覺。就好像替漂亮的人灑華麗的香水,但不會散發出鮮花的自然芬芳。
哲學家康德,曾經提到表情對精神的影響。他說:“外表的快活和開朗,會逐漸改變心靈的麵貌,使那人的心情活躍。也較富社交性。”他尤其對已有兒女的父母們強調:必須從孩子幼年時起,就使他們養成微笑的習慣。
如此看來,凡是經常麵帶微笑的人,他們往往能不說一句話就將別人吸引,使人感到愉快。
人的行為比言語更能切實地表露出一個人的真心,微笑的這種行為,勝過任何雄辯的言語,當你微笑時,你似乎在說:“我很喜歡你,請不要拘束,有什麼就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