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這段話是什麼意思?”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手裏拿著經書問他的爺爺。
“哪句話啊?讓爺爺看看。”老人順著孩子手指的地方看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老人和藹地笑著說:“這是黃帝問天師歧伯,歧伯回答的話。”
“黃帝是誰?”孩子溜圓的眼睛直直地問道。
“哈哈,黃帝是我國遠古時期的一位人文初祖,他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而這《黃帝內經》傳說便是他所作,不過都是後人附會的,見不得真。”
頓了頓,老人接著說道:“當時黃帝問天師歧伯,上古的人,能活的時間比較長,甚至活了100多歲還手腳靈活,可現在的人,年紀剛過50歲就衰老了,大腦遲緩,手肢僵勁,這是為什麼呢?是環境變了?還是人們違背了養生之道?
歧伯就回答:上古的人,懂得天地間運行的道理,天地有衡,陰陽相生,五行運轉,春夏秋冬。每個人的生命長短都是有定數的,再長不過百年,但到底是幾百年呢?這要看你是否順應天地間的“道”。上古的人,他們起居有常,陰陽相和,食飲有節,勞務有度,這樣來順應自然之理,就能長命百歲了。而現在的人則不是這樣,有些人晨昏顛倒,他們白天睡覺,晚上工作,有些人過於勞作,他們不管白天黑夜,加班加點;有些人酒欲無度,他們喜歡飲酒,說什麼今朝有酒今朝醉、一醉解千愁,不醉不歸之類的話,整日酗酒,殊不知酒精傷肝,廢脾髒,有些人行房事前都要喝得大醉,來追求那種快感,卻不知酒精傷精,不知道這房中之事有節製,貪圖一時的快樂而違背這天地間的自然之道,所以不到五十,便精力衰竭了,色衰行遲。”
也不管小孩子聽沒聽懂,就這樣胡說八道說了一番。
小孩子似懂非懂的認真聽著,到底他明白了多少,這也隻有他知道了。
十年後,h大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生到校就讀。
白簡帶著行李走到了h大的校門口,本來上大學這件事,媽媽是說要陪他一起來的,不過爸爸說孩子這麼大了,有些事該他獨自去做了,何況h大就在本市,他又不是不認識路。
白簡的媽媽不滿的說道:“這一個城東,一個城西,做公交還得二個小時呢,孩子一個人拎那麼多東西也不方便啊。”
“有什麼不方便啊,想當年,我上大學時,那都是地下走著去的。”白簡的爸爸據理力爭。
“你那都多少年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了,還翻出來說說。”陳白琛的媽媽也毫不讓步。
最終這個決定權交給了白簡。白簡很果斷地決定他自己去。
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他都是走讀,並沒有住校,因為學校離家比較近,上初中時學校稍遠一些,騎車得半個小時才能到,高中騎車十五分鍾就到了,小學是由家長接送的。現在上大學,還是在h市,坐公交車得2個小時,但每個星期天想回家的話,就可以直接回家,還是很方便的。自從收到h大的錄取通知書,白簡就已去h大參觀好幾次了。
所以他決定一個人去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