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放飛渴望、點亮希望(1 / 2)

知識是無限的。對很多人來說,求知的渴望是如此難以抗拒以致於他們不由自主地跟隨著內心的渴望不斷前行,去尋找自己所需的知識和智慧。這種渴望持續得時間越長,最終的收獲就越是準確無誤,可以和任何力量相媲美。

一次,一個黑人小孩、一個印度小孩和一個以色列小孩聚在一起互相討論自己信奉的神靈。

黑人小孩說是一個黑皮膚、卷頭發的上帝;印度小孩說是顯赫部落的神武酋長;以色列小孩說是摩西的神或約書亞的神。

這說明了什麼呢?所謂“蠻族”的人們都有一個自己雕刻出來的“偶像”去崇拜。他們信仰的“偶像”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一個視覺化的外在形象,用來寄托自己的靈魂。

而我們,表麵上信奉著“上帝”,但事實上,已經為自己雕刻了“權力”、“財富”、“時尚”等偶像。我們拜倒在它們麵前,全心全意地信奉著它們,渴望它們在我們的生命中一一實現。

學完本課以後,你就會分清“因”與“果”,就會了解到表象不過是本質的外在表現,你將重點關注“因”而不是“果”。因為透徹了解“因”後才能獲得相要的結果。

11人類可以“支配萬物”的支配權是建立在精神基礎上的。我們知道,思想是一種活動,它掌管著其屬下的一切行為模式。這是因為,最高級的行為模式在本質和屬性上都處於較高地位,自然而然地決定著與它聯係的萬事萬物。

2現有力量中最純粹也最強大的振動是精神力量的振動。凡是能夠意識到精神力量的特性的人,在他眼裏,所有物質力量都不值一提。

3我們靠耳、眉、眼、鼻、口去感知整個宇宙,從五官中的經驗中形成了人、神觀念。然而,這些觀念都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觀念”。要想獲得真正的觀念,必須依靠精神洞察力才能得到。具體地說,在精神振動的加速下,向唯一的不變的方向全心全力且持之以恒地集中精神意念,就能得到精神洞察力。

4持之以恒的意念能夠保證思想持續連貫的運行,需要在一個持久、有序、穩固、堅韌的體係下才能完成。

5前麵已經講過,偉大的發現都是持久觀察的結果。數學科學和精神科學的學習都是通過長年累月的集中信念來獲知原理或揭示奧秘的。

6有一種說法是:集中意念隻需努力去做什麼,但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一個好的演員每當在扮演角色時都能忘記自己本身,與扮演的角色融為一體,用逼真的表演來打動觀眾。這個例子很好地證明了意念的集中。

7意念集中需要完全沉浸在你的思想中,沉迷於所關注的主題,忘卻其他無關事物。對意念的如此集中會觸發你的感知及洞察力,從而助你看清你所關注的客體的本質,揭示其中的奧秘。

8我們之所以能知曉世界的奧秘,皆因一切知識都是這樣集中意念的結果。集中意念會讓你的心靈成為一塊磁石,用求知的渴望這個不可抗拒的磁力,去深深吸引住知識和智慧,用它們武裝起自己。

9人的渴望,絕大部分是潛意識。潛意識的渴望不僅激發了心靈的能力,自動解決了難題。而且,配合意念集中的力量,激發了意識的理念,引導它實現我們的理想。而有意識的渴望在客觀世界中就不能做到這點。

10自然界中的一切意識模式,不管是物質的、精神的還是身體的,都必須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因此,精神原則是控製因素:使你擺脫有限的成就,把思想模式轉化為性格和意識。

11經常聽到有人說“我要什麼”而很少說“我是什麼”。其實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集中意念的關鍵是要把想法應用於實踐。而我們在擁有“分外之物”前,必須要先擁有可以容納這些“分外之物”的領地。目標的實現,需要的是極大的自信而不是一時的激情。

12理想和現實有時相差太遠。心靈想要展翅高飛,可能還沒飛很高,就栽倒在地麵上。同理,有時候精神把理想設定得過高,卻往往沒能1力成功實現。但是,請不要悲觀,繼續嚐試下去,終究能看到理想實現的曙光。

13在精神成就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障礙——軟弱。這是唯一的障礙,它的出現是由於肉體的局限或精神的不確定狀態。不要灰心,堅持下去,最終你能體會到遊刃有餘的輕鬆感覺。

14天文學家之所以能發現天體的奧秘,是因為把注意力集中在星體之中;地質學家之所以研究出來各種各樣的地質現象,是因為把注意力集中在地下底層的構造上。同理而言,我們之所以有了今日龐大而複雜的社會結構,是因為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活問題上。一切事物皆是如此。

15渴望,加上集中意念,能夠實現一切精神成就,有助於我們了解自然界的一切秘密。渴望是行為模式中最為強大的。越是熱切持久的渴望,越能得到明白無誤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