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社會主義宣傳,被神學院開除,坐牢、流放,斯大林有一個革命家應該有的典型經曆。天將隆大任於斯人,必使其經曆苦難。他在黨內搞清洗、搞肅反,也帶領人民搞社會主義建設,沒有五年計劃的成功,很難想像蘇聯能在二戰中抵禦德軍的進攻……一場大規模的肅反和清黨運動在全國轟轟烈烈地展開。斯大林要挖出隱藏在黨內外的一切敵人,一個不留全部肅清,是功是過,隻能留給後人評說。
從教士到戰士
在歐亞兩大洲交界的高加索山脈之中,有一個岩石遍布的小城鎮,這就是格魯吉亞的古老城鎮哥裏。
這裏居住著大約5,000人。公元1879年12月21日,維薩裏昂·朱加施維裏和妻子葉卡特琳娜生下了一個兒子,他們給他取名叫約瑟夫(昵稱索索)。後來,小約瑟夫長大以後又用名柯巴,最後他用了斯大林這個名字。斯大林一詞在俄羅斯語中是“鋼”的意思。
小約瑟夫的父親約瑟夫·維薩裏昂是距第比利斯不遠的迪迪一利洛村人。維薩裏昂的雙親與他們的先輩一樣,都是農奴。對維薩裏昂來說,解放就意味著他可以做鞋匠的生意。大約在1870年前後,年輕的維薩裏昂作為一個擺脫了農奴地位的自由人,心情愉快地來到了哥裏定居。
在小約瑟夫的童年時代,母親葉卡特琳娜幾乎是他生活的全部。由於父親嗜酒如命,因而單靠修鞋掙來的微薄收入根本無法維持一家三口的生計。於是,葉卡特琳娜不得不靠幫助鄰居們縫洗衣服來掙些零用錢,用以補貼家用。後來,維薩裏昂到離哥裏50英裏的格魯吉亞首府第比利斯的一家製鞋廠幹活,這樣,葉卡特琳娜母子倆的日子才算稍稍好過一些。她可以安下心來幹家務:洗衣服、烤麵包、收拾屋子、縫製衣服。
在擁有5,000人的哥裏一共有4所學校,其中一所是初級神學學校。
從1888年到1893年,小約瑟夫在哥裏的學校裏度過了5年學習生活。他聰穎好學,而且具有很強的上進心。他通常都是班裏最好的學生之一,甚至是班裏最好的學生。教師和同學們很快就注意到,這個貧窮的、臉上帶麻點的孩子聰明過人,各門功課對他來講幾乎不費什麼勁。他們也注意到,小約瑟夫好勝心特別強,甚至有點任性,喜歡出風頭。盡管班裏的一些富家子弟看不起他,但無論如何,他在班裏卻有一種明顯的優越之處,這就是:比起那些出身於葡萄酒商人或小麥商人家庭的紈絝子弟,他能夠更輕鬆地朗誦課文,能夠準確地回答老師的提問。在操場上,在課外活動中,他的敏捷和膽量更是富家子弟無法比擬的,因而大家都情願聽命於這個鞋匠家庭出身的窮孩子。正是在這所暗淡無光的教區學校裏,小約瑟夫、未來的斯大林第一次體會到了階級的區別和階級仇恨。
同樣是在這所學校裏,小約瑟夫第一次領略了即使在他成年之後也一心一意研究、關注的問題——少數民族問題。格魯吉亞語是父親的民族語言,母親也根本不會說俄語。在學校裏,大多數功課都用俄語教授,課程表中規定每周隻有很少幾節課用格魯吉語教授。在小約瑟夫讀書的那個年齡段裏,他很快就掌握了俄語,但出了學校之後,在家裏,他仍然講格魯吉亞語。政府當時極力推行民族同化政策,強迫實行非俄羅斯族俄羅斯化,在學校裏,盡管有不少說亞美尼亞語、土耳其語、高加索方言的學生,但俄語卻統治了一切。民族同化政策使得當地的非俄羅斯族怨聲載道,甚至10多歲的孩子們也舉行罷課和示威,以示捍衛他們的民族語言。
1894年7月,小約瑟夫離開了哥裏神學學校,並獲得了一張考試優等證書。由於成績優異,校方保送他到第比利斯神學院學習。
當小約瑟夫被錄取人校時,第比利斯神學院已經變成一個反對俄國當局的中心。1885年,一個叫西爾韋斯特·季布拉澤的學生由於襲擊院長丘傑茨基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亞。襲擊院長的原因據說是由於他曾說過格魯吉亞語是“狗語”,而季布拉澤被流放後,成了一名革命領袖。1886年6月,一個叫約瑟夫·拉吉耶夫的學生由於表現有反俄態度而被開除,哥裏地區一個牧師的兒子一氣之下暗殺了院長丘傑茨基。1890年3月,學生舉行了為期一周的罷課運動;1893年底,米哈伊爾·茨哈卡亞和拉多·凱茨霍維利領導了一次學生罷課運動,警察關閉了學院,87名學生被開除,兩位罷課運動的領導者後來都成了積極的革命活動家。
雖然如此,但學院裏的生活照例每天都很嚴格。早晨7點鍾,全體學生必須按時集中到禮拜堂裏做長時間的東正教祈禱。白天,上課和祈禱交替進行。學生隻能在得到特殊允}午時才可以在課後外出兩個小時,但必須在下午5點校門關閉以前返校。校紀森嚴,學生哪怕是有小小的過失,也要在地下室的一間小黑屋子裏單獨關禁閉。修道士的迫害,低劣的飯食,以及缺少新鮮空氣和運動,使不少學生身心健康受到損害。